,其有僻在山林荒寂之所,一时难以搜寻者,若必令官为拓取,恐地方有司办理不善,转滋纷扰。所有该学政请将钟铭碑刻悉宜拓取汇送之处,应毋庸议。
  一、据称:汉臣刘向校书之例,外书可以广中书,中书亦用以校外书。请先定中书目录,宣示外廷,然后令各举所未备以献,则藏弆日广。等语。查汉代藏书,有中禁、外台之别,又有太常、太史、中秘之分,品目本自纷歧,是以彼此必须互为校定。至我国家稽古右文,表章经籍,凡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部,可以嘉惠艺林者,俱久经厘订,颁行中外,无不周知,毋庸另为宣示。至现今采访遗书,业经奉旨,令各督抚等先行叙列目录奏闻,俟汇齐后,令臣等详加检核,再行开单行知取进。知(如)其中查内府现有之书,臣等即可声明扣除,不必列单移取。是该学政所奏先定书目宣示之处,毋庸再行置议。
  再,该学政又称:前明《永乐大典》,其书虽少次伦,然古书之全者具在,请择取其中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等语。查《永乐大典》一书,系明永乐初年所辑,凡二万二千九百余卷,共一万一千九十五册,最称浩博。旧存皇史宬,复经移置翰林院典籍库。扃贮既久,卷册又多,卽官隶翰林者,不得徧行检阅。今该学政所奏,亦祇系约略大凡,于原书未能悉其梗概。臣等因派员前往库内逐一检查,据称:此书移贮之初,本多缺失,现存在库者,共九千余本,较原目数已悬殊。复令将原书目录六十本取出,逐细阅看,其书大指,系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统事,将平、上、去、入韵字为纲,依次编序。凡经史子集等部,或依音,或从其类,随字收载,多系割裂琐碎。但查原书,采取各种,为数甚伙。其中凡现在流传已少,不恒经见之书,于各卷中互相检勘,有足裨补缺遗、津逮后学者,亦间有之。若一概摒为陈册,不为分别检查,殊非采购遗书本义。惟是卷帙繁多,所载书籍又多散列各韵之中,非一时所能核定。相应奏明,容臣等就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内,酌量分派数员,令其陆续前往,将此书内逐一详查。其中如有现在实无传本,而各门凑合尚可集成全书者,通行摘出书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伏请训示遵行。
  一、据称:前代校书之官,如刘向、刘知几、曾巩等,并着专门之业。列代若《七略》、《集贤书目》、《崇文总目》,其书具有师法,请诏下儒臣分任校书之选,每一书上必校其得失,撮举大旨,叙于本书卷首。伏查武英殿原设总裁、纂修、校对诸员,即择其尤专长者,俾充斯选。等语。查古人校定书籍,必缀以篇题,诠释大意。《汉书 艺文志》所称条其篇目、撮其指意者,所以伦次得失,使读者一览了然,实为校雠良法。但现今书籍,较之古昔日更繁多,况经钦奉明诏,访求著录者,自必更为精博。若如该学政所奏,每一书上必撮举大旨,叙于卷首,恐羣书浩如渊海,难以一一概加题识。查宋王尧臣等《崇文总目》、晁公武《读书志》,皆就所有之书,编次目录,另为一部,体裁最为简当,应卽仿其例。俟各省所采书籍全行进呈时,请勅令廷臣详细校定,依经史子集四部名目,分类汇列,另编目录一书,具载部分卷数,撰人姓名,垂示永久,用昭策府大成,自轶唐宋而更上矣。
  以上各条,臣等谨就意见所及,逐加核议,是否有当,统候命下,交与礼部行知各该督抚学政一体遵照。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依议。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
  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内将《永乐大典》择取缮写各自为书一节,议请分派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前往检查,恐责成不专,徒致岁月久稽,汗青无日。盖此书移贮年深,既多残缺,又原编体例系分韵类次,先已割裂全文,首尾难期贯串,特因当时采摭甚博,其中或有古书善本,世不恒见,令(今)就各门汇订,可以凑合成部者,亦足广名山石室之藏。着卽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仍于翰林等官内选定员数,责令及时专司查校,将原书详细检阅,并将《图书集成》互为较核,择其未经采录而实在流传已少,尚可裒缀成编者,先行摘开目录奏闻,候朕裁定。其应如何酌定规条,卽着派出之大臣,详悉议奏。
  至朱筠所奏每书必校其得失,撮举大旨,叙于本书卷首之处,若欲悉仿刘向校书序录成规,未免过于繁冗。但向阅内府所贮康熙年间旧藏书籍,多有摘叙简明略节,附夹本书之内者,于检查洵为有益。应俟移取各省购书全到时,卽令承办各员将书中要指檃括,总叙厓略,黏贴开卷副页右方,用便观览。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三三 军机大臣奏检出《永乐大典》目录及全书各十本呈进片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十日
  臣等查《永乐大典》原书共一万一千余本,今现序(存)九千余本,丛杂失次,一时难以遍查。今谨将目录六十本内检出首套十本,及全书内首套东、冬字韵十本,一并检出,先行进呈御览。谨奏。
(军机处上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