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本陷荣成。

  二十一年春正月乙亥(初三日),日兵寇威海;丁丑(初五日),我海军与战于南岸,败绩。

  辛巳(初九日),威海陷,守将戴宗骞死之。

  庚寅(十八日),刘公岛陷,水师熸;丁汝昌及总兵刘步蟾死之。

  辛卯(十九日),授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使日本。

  己亥(二十七日),日本陷文登、宁海,逼烟台。宋庆等及日人战于太平山败绩,走。

  二月乙巳(初三日),宋庆、吴大澄败日人于亮甲山,参将刘云桂、守备赵云奇战死。

  己酉(初七日),日兵薄辽阳,长顺,唐仁廉击却之。

  庚戌(初八日),日兵陷牛庄,吴大澄退走;日人遂袭营口。

  癸丑(十一日),马玉昆败日人于田庄台;甲寅(十二日),复战败绩。

  丙辰(十四日),日兵陷田庄台,吴大澄奔锦州、宋庆退双台。

  己巳(二十七日),日人狙击李鸿章,弹伤其颊。

  庚午(二十八日),日人犯澎湖。

  三月乙亥(初四日),日兵陷澎湖。

  己亥(二十八日),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马关会议和议成,定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割辽南地、台湾澎湖各岛,偿军费二万万,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从事工艺制造,暂行驻兵威海。

  夏四月庚戌(初九日),命道员伍联方、廷芳赴烟台与日本换约。

  乙卯(十四日),谕曰:『和约定议,廷臣交章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当仍废约决战。其言固出忠愤,而未悉朝廷苦衷。自仓卒开衅,战无一胜;近者情事益迫,北可逼辽渖,南可犯畿疆。沈阳为陵寝重地,京师则宗社攸关;况慈帏颐养二十余年,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战守更难措手。一战一和,两害兼权而后幡然定计;其万难情事,言者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共谅者也。兹将批准定约,特宣示前后办理缘由;我君臣惟期甘苦一心,痛除积弊』!

  乙丑(二十四日),命李经芳为台湾交地全权委员。

  丁卯(二十六日),诏唐景崧来京。

  五月壬辰(二十二日),日本归我辽南地。

  庚子(三十日),唐景崧休致。

  冬十月辛巳(十四日),李鸿章与日使互换归辽条约。

  十一月癸丑(十七日),刘永福免。

  ——以上选自原书卷二三~二四(「本纪」二三~二四)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

  志

  地理志

  食货志

  兵志

  交通志

  邦交志

  地理志

  台湾

  台湾

  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荷兰所夺。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

  光绪十三年九月庚午,闽浙总督杨昌浚、台湾巡抚刘铭传会奏略云:台湾疆域,南北相距七百余里,东西近者二百余里、远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钩连高下。从前所治不过山前迤南一线,故仅设三县而有余;自后榛莽日开,故屡增厅治而犹不足。光绪元年,沈葆桢请设台北府县以固北路,又将同知移治卑南以顾后山;全台官制,粗有规模。然彼时局势未开,择要修举,非一劳永逸之计也。臣等公同商酌,窃谓建置之法,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持其平,台省治理,视内地为难;而各县幅■〈巾员〉,反较多于内地。如彰化、嘉义、凤山、新竹、淡水等县,纵横二百余里、三百里不等;仓卒有事,鞭长莫及。且防务为治台要领,辖境太广,则耳目难周;控制太宽,则声气多阻。至山后中、北两路延袤三四百里,仅区段所设碉堡,并无专驻治理之员;前寄清虚,亦难遥制。现当改设伊始,百废俱兴;若不量予变通,何以定责成而垂久远!臣铭传于上年九月亲赴中路督剿叛番,沿途察看地势,并据各地方官将境内扼塞、道里、田园、山溪绘图贴说呈送前来,又据抚番、清赋各员弁将抚垦地所陆续禀报;谨就山前后通局筹划,有应添设者、有应改设者、有应裁撤者。查彰化桥仔图地方山环水复,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当全台适中之地。拟照前抚臣岑毓英议,就该处建立省城;分彰化东北之境,设首府曰台湾府、附郭首县曰台湾县,将原有之台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