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藩奏劾,褫职逮治。会浙江巡抚王有龄奏调援浙,元度不待命,回籍募勇八千,号「安越军」;将行,粤匪犯湖南,巡抚文格留其军守浏阳,偕诸军破贼。请按察使衔,并加布政使衔。会杭州陷,王有龄死;诏左宗棠代之。元度率军入浙,与李定太守衢州;授浙江盐运使,署布政使。国藩以元度罪未定,不听勘遽回籍,复劾;革职,交左宗棠差遣。言官再论劾,命国藩、宗棠按治。国藩奏:『徽州之失,元度甫至,情有可原」。宗棠疏言:『杭州失陷,非因其逗留所致。惟落职后求去、索饷,不顾大局』。论遣戍。沈葆桢、李鸿章、彭玉麟、鲍超等交章荐其才,代缴台费;免罪,归。

  同治初,贵州巡抚张亮基奏起,剿教匪;以功,复原官,擢云南按察使。光绪八年,丁母忧。服阕,补贵州按察使;迁布政使。十三年,卒于官。

  元度擅文章,好言兵;然自将,屡偾事。所著「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集」,并行世。

  --选自原书卷四三九(「列传」二一九)。

  一百八

  赫德

  赫德

  赫德,字鹭宾;英国倍尔发司人。咸丰四年,来中国;充宁波领事,署翻译官。调广州,又充香港督署书记官。九年,改任粤海关副税务司。十一年,总税务司李泰国奉令购战舰,以赫德权代之;赴长江新开各口岸,置新关。

  同治二年,李泰国去职,赫德实授;徙驻上海。三年,置台湾南、北新关。还驻京,加按察使衔。八年,晋布政使衔;赴缘海各地度置镫楼塔表。

  光绪二年,佐定烟台条约。十年,赴金陵,与法使议越南案;会巡船置镫楼。台湾洋为法虏,乃遣驻英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申理,乘机与议停战草约还。未几,其国授为清、韩驻使,不就。踰年,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十二年,赴香港、澳门,条议洋药、税厘并征,并置关九龙拱北。十三年,葡使来华,与订澳门草约。十五年,藏兵寇哲孟雄,英兵乘势阑入;赫德遣其弟税务司赫政驰往,与驻藏大臣会筹划界诸事。十九年,赏三代一品封典。二十五年,与德使筹置胶海新关。明年,各国联军入京,赞襄和议;晋太子少保。二十八年,召入觐,赐「福」字。三十一年,与德使更议胶关章程,改行无税区地法。寻与日使筹置大连湾新关,征榷一如胶海。三十三年,东三省度地置关。踰年,谢病归;诏许之,加尚书衔。

  赫德官中国垂五十年,颇与士大夫往还。尝教其子习制艺文,拟应试;未许。总署尝拟请授总海防司,道员薛福成以其阴鸷专利,常内西人而外中国,上书鸿章力争之;议始寝。

  辛亥后,病卒;赐优恤。

  --选自原书卷四四二(「列传」二二二)。

  一百九

  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大学士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八年,典试陕甘,旋授陕西学政;乞病回京。同治元年,擢赞善;典山西试。父忧,归。服阕,转中允,命在弘德殿行走。五日一进讲于帘前,说「治平宝鉴」;两宫皇太后嘉之。累迁内阁学士;母忧。服阕,起故官。

  同龢居讲席,每以忧勤惕厉,启沃圣心。当八年武英殿之灾也,恭录康熙、嘉庆两次遇灾修省圣训进御,疏言:『变不虚生,遇灾而惧。宜停不急之工、惜无名之费,开直臣忠谏之路、杜小人幸进之门』。上览奏动容。又圆明园方兴工,商人李光昭朦报木价,为李鸿章所劾,论罪;廷臣多执此入谏,恭亲王等尤力诤,上不怿。同龢面陈江南舆论,中外人心惶惑,请圣意先定,待时兴修;乃议定停园工,并有「停工程、罢浮费、求直言」之谕。

  光绪元年,署刑部右侍郎。明年四月,上典学毓庆宫,命授读;再辞,不允。旋迁户部,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刑部尚书,调工部。六年,廷臣争俄约,久不决;懿旨派惇亲王、醇亲王及同龢与潘祖荫每日在南书房看折件、电报,拟片进呈,取进止。至俄约改定,始止。八年,命充军机大臣。十年,法、越事起,同龢主一面进兵、一面与议,应有所备。又言:『刘永福不足恃,非增重兵出关不可』。旋与军机王大臣同罢,仍直毓庆宫。前后充会试总裁、顺天乡试考官,两蒙赐「寿」,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尝请假修墓,传旨海上风险,命驰驿回京;恩眷甚笃。

  二十年,再授军机大臣。懿旨命撤讲,上请如故,同龢善伺上意,得遇事进言。上亲政久,英爽非复常度;剖决精当,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时日、韩起衅,同龢与李鸿藻主战,孙毓汶、徐用仪主和,会海、陆军皆败,懿旨命赴天津传谕李鸿章诘责之;同龢并言:太后意决不即和。归,荐唐仁廉忠赤可用;请设巡防处,筹办团防。于是命恭亲王督办军务,同龢、鸿藻等会商办理。上尝问诸臣:『时事至此,和战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及和议起,同龢与鸿藻力争改约稿,并陈『宁增赔款,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