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异室之说诚宜 圣心有所未安臣等窃惟尽善尽美垂范罔极无如七庙之制者至于昭穆之序宜仍奉 成祖为世室盖功德兼隆又称祖已久不当奉居昭列其次奉 仁宗为一穆 宣宗为一昭 英宗为二穆 宪宗为二昭 孝宗 睿宗为三穆 武宗为三昭古者宗庙之中惟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昭穆为尊卑也今 孝宗 睿宗各为一庙并立于三穆之位他日以次递迁则惟奉迁 孝宗之主而 睿宗常尊安其庙矣<锍-釒>入 上命待旨行议久未定左庶子江汝璧言臣闻刘歆曰三昭三穆其正法也有常数也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无常数也今 成祖首正世室而奉 皇考入庙则见存旧庙宜迁于穆庙之首以当将来世室与 成祖庙貌东西对峙 太祖岿乎其中 祧庙奠乎其后 三昭三穆列乎其前 成庙 睿庙翼乎其左右而于朱熹庙议之图正相合矣右赞善郭希颜言周在文王祀后稷及四亲是五庙也自武王至昭王亦祀五庙至穆王始祀六庙是时文王为穆世室首四亲而昭之首则虚也是天子七庙者有其人则七无则五焉六焉可也 太祖创造之初用周制建四亲庙今日当从之制无过于此今诚立 太庙居中立 世室居左而虚右立 四亲庙以次左右立 祧庙居后 太庙则祀 高皇帝所以贵受命之始也在世室则祀 文皇帝所以报有功示不迁也四亲庙则祀 皇高祖 皇曾祖 皇祖考 皇考何也四亲相承不敢忘所由生也所以明未有无父之国也欲舍考而庙其不为考者非人情也 二宗不在四亲则侄不祀伯弟不祀兄固也但 孝宗于 皇上为伯考德泽在人宜庙于 成祖之右 武宗于 皇上兄也临御日久宜别庙于昔所祀 皇考之宫或祀或祧以待他日则于情为各当于费为不繁于 列圣为曲全于人心为允协 皇上无豊祢之嫌 献皇帝无子先父食之议矣<锍-釒>下礼部议礼部言汝璧之议间有异同然其说本于朱熹希颜之议本于韦玄成此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也夫奉 孝宗 睿宗同为一庙以位于穆三而 武宗以帝王统序不失在三昭之位四亲之恩既全世室之义有待 武庙之祀不更名正言顺足以垂宪万世其视损七庙而为五庙孰为当耶若希颜之见以逆为顺非礼之礼其曰于费为不繁尤为悖戾之甚惟 皇上亟赐成断下所司遵行则请狂悖不经者自将默阻不然则妄议典礼观望以济其私者不独一希颜而已<锍-釒>入报闻是日希颜复上<锍-釒>持前议益坚御史刘存德等劾奏希颜妄议 上曰希颜所陈亦人臣之心未便纳用存德等辄行奏扰责令置对已乃夺存德俸半年余三月翌日工部尚书甘为霖奏 太庙规制未定恐楠杉大木裁断一定难于更改 上曰 庙复同堂末世之制既已矣朕下旨会议不过观验人心耳果皆非人何谓非人人而无父母是人欤料造已会计明白只并力早成工完之后别有重务于是庙建之议始定如今制云
  ○甲午太仆寺丞吴宠复请更定庙制 上恶之曰典礼在朝廷自有裁处有轻议奏扰者罪之自是无复言庙制者
  ○丙申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张子立为本省按察使
  ○诏在京文武官四五月俸粮每米二石折绢一疋每绢一疋折银七钱南京四月折绢八月折布如例
  ○命分守马兰谷右参将郝承恩充副总兵官分守辽阳地方起原任东官厅听征总兵官赵卿代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五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
  嘉靖二十三年五月戊戌朔升刑部右侍郎屠侨为本部左侍郎南京大理寺卿喻茂坚为刑部右侍郎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徐守义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壬寅免百官端阳节宴
  ○命南京提督操江伏羌伯毛汉挂印充总兵官提督漕运镇守淮安地方
  ○刑部都察院覆刑科给事中罗崇奎奏每岁五六月间笞罪应释放徒杖应减等发落者宜如钦恤枷号例亦暂蠲免至六月终止南京法司并如之报可
  ○癸卯升提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魏有本为南京大理寺卿
  ○甲辰孝宗敬皇帝忌辰 永孝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泰陵
  ○南京礼科给事中游震得奏请 东宫出阁讲学因条陈五事一大明集礼 皇太子加元服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若出阁讲学皆年八岁则犹未及元服也今 东宫出阁未及冠期宜加便服以从安适俟年十二以上始行冠礼则讲学不至过时一出阁讲学之后宜习宫庭朝参之礼及临见群臣参决机务等事一 皇太子始出就学礼文宜从简便令讲读儒臣更番陪侍随事纳忠不必尽拘讲筵之礼庶可使之好学不倦一国初所定 皇太子答拜礼非人臣所敢当宜延聘有德望大臣致仕年七十以上者使为宾客不烦以职事优之拜礼乃为得宜一 仁宗 宣宗在东宫皆监国视事故备诸官属及 宪宗 孝宗皆八九龄故司直以下皆不备官今 皇太子犹冲年讲读之外似不必备设宜渐简正士储之翰林察其德业修举者以次推补事下礼部部言请俟出阁之日备查 累朝旧典参酌诸事宜以闻 上然之
  ○荫故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何瑭孙咨为国子生瑭历三品二品俱未考满特以经筵纂修叙劳予之
  ○乙巳升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吕颛为湖广按察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