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罔敢违礼卿等还照前旨议拟来闻于是礼科都给事中张翀等山西道御史任洛等皆以为言有旨切责之 南京刑部主事张璁桂萼各上疏璁曰 皇上遵 祖训入继大统固非执政大臣之所能援亦非执政大臣之所能舍也夫何礼官不考而强比与为人后之例以 皇上为 孝宗之嗣绝 兴献帝父子一体之恩继 孝宗之统失 武宗兄弟相传之序遂致 皇上父子伯侄兄弟名实俱紊凡有识之士靡不痛惜者也臣初叨进士尝再上议及著为答问论辩其非但言者不顾礼义党同伐异宁负 天子而不敢忤权臣此何心也伏见当时 圣谕有云 兴献王独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绪又不得徽称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安于是执政妄意窥测 皇上之心有见于推尊之重未见于父子之切故今日争一帝字明日争一皇字而 升下之心日亦以不帝不皇为歉既而帝 兴献帝以为 皇上之心必既慰矣故留一皇字以觇 陛下将来未尽之心何如耳遂敢以 皇上称孝宗为 皇考称 兴献帝为 本生父父子之名既更推尊之义安在遽尔诏告天下自以而今而后决然不可改者乘 皇上之不察误 皇上以不孝亦既甚矣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其亲也 皇上尊为万乘父子之亲人可得而夺之乎又不容人之夺之乎兹伏承 圣谕会文武群臣集前后章奏详议臣知 皇上以万世之礼付之天下之公矣然久而未决容有心明而面阿理屈而词执者所谓宁负 天子而不敢忤权臣如此者非臣子也臣闻有言者曰 皇上已受 昭圣皇太后懿旨为之子矣今焉可背之已考 孝宗诏天下矣今焉可改之但可于 兴献帝之称加一皇字耳此正臣所谓留此一字以满 皇上未尽之心者也切谓 皇上初奉 武宗遗诏为继大统非奉 皇太后懿旨为之子也何背之有 皇上自藩邸为 兴献帝子服父服矣迎立之诏嗣 皇帝位继 武宗统矣此复其初何不可改之有故今 兴献帝之加称不在于皇与不皇实在于考与不考推尊者人子一时之至情父子者万世纲常不可易也若徒争一皇字则执政必姑以是而塞今日之议 皇上亦姑以是而满今日之心臣窃恐天下知礼义者必将议之不已 皇上聪明日开孝德日新必亦不能自已也伏乞再诏中外必称 孝宗为 皇伯考 兴献帝为 皇考 武宗为皇兄则 陛下父子伯侄兄弟名正言顺事成而礼乐兴矣天下之望万世之望也萼<锍-釒>曰帝王传统体天地之心尽君师之道以问万世太平非若一家一人之私者也故统为重嗣为轻尧以不得舜为己忧不闻以陶唐氏失天子之祀享为己忧也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不闻以有虞氏夫天子之祀享为己忧也夏商之间皆立弟而不及子周虽立子至六传无嗣立王叔父辟方以继统匡王无嗣立弟瑜而周赖以不坠夫唐虞三代岂皆无子行可以为继后图哉重继统之得人而不重己之得嗣为天下谋而不以一人之私干之此仲尼之徒所以深鄙夫与为人后者也后世为人君者不计天下之安危为人臣者不知事君之大节女后奸臣利于立昏西汉舍长兄弟而立孺子婴东汉舍长兄弟而立质帝凡若此类其开岂无贤而长者可立哉以继嗣私情为重而不知国无长君将宗社沦丧其何利之有我 太高祖皇帝深惩其失独取法于二帝三王以兄终弟及之文定为 祖训故 皇上以兴献帝长子缵 祖宗之统事法三代义合唐虞无容议矣昔先王立极以祭祀教命 皇上即位以来 天地则祀之于郊矣 祖宗则享之于庙矣独能遣其父乎故大考 兴献帝统继 武宗此天理人心推之为尧舜人伦之至者执政乃以为不可何也愿特赐裁断建中立极以答天下仰望之心 上览其<锍-釒>以所言关系典礼命礼部一并会议以闻 礼部尚书汪俊再乞休致 上以俊职司邦礼近奉议尊室未成故引疾求退责以违悖正典肆慢朕躬令其回籍已而吏部推吏部左侍郎贾脉右侍郎吴一鹏代俊特旨用南京兵部右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
  ○戊子初 上以大礼已定诏桂萼等不必来京时萼与张璁已趋召至凤阳矣闻命乃同上疏曰臣等蒙召来京盖欲令与礼官面质是非宣昭大义此真 皇上公天下万世之心也臣等闻命奔走至凤阳道伏睹 圣谕已加称 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兴国太后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是又以诸臣巧餙考 孝宗之初谬耳其设心以为 皇上但见有 皇考皇帝 母皇太后之称必自善慰殊不知本生父母对所后父母而言实阳与阴夺之也 皇上岂能遽察其欺乎遂使 皇上于此宗祝致词既称 皇考献皇帝又称 皇考孝宗皇帝是两皇考矣曾有一人两考之礼乎 孝宗皇帝有灵而信乎 献皇帝有灵而慰乎 皇上两考之而安乎臣知仍加本生二字决非 皇上之心必出礼官之阴术欺 皇上以不察也及奉 圣谕朕 本生父母尊号已有敕谕还于 奉先殿侧别立一室尽朕追孝之情夫别立称庙如 奉慈殿之例不干正统所以明天下之分不废尊亲所以教天下之孝于礼合矣但云朕 本生父母岂 皇上亦自不察以本生二字为亲之之辞斯不失为 献皇帝子矣不知礼官正以此二字为外之之辞为也 皇上为 孝宗之子云耳 皇上不亟去本生二字则 献皇帝虽称 皇考实与皇叔无异不知礼义者将妄引汉宣帝光武非礼故事以为不当为 献皇帝立庙京师必此二字有以启之也夫以二字实礼官欺 皇上之阴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