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七九作“洪璆”。“随绍”二字它本皆空缺,周钞本作“奉书”,徐钞本作“随绍”,似皆为后人据文意增补,唯徐钞本与《吴志·孙皓传》合,今姑从之。

〔9〕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 “建业”以上九字,各本皆缺,今据徐钞本及《通鉴》七九补。《吴志·孙皓传》同,唯“守”作“镇”。

〔10〕鱼潜于泉 “泉”,《吴志·王蕃传》注引《吴录》作“渊”,盖许嵩避唐讳改。

〔11〕膝牧 原误作“滕收”,徐钞本、周钞本、《吴志·孙皓传》《妃嫔传》及《通鉴》七九及本卷下文皆作“滕牧”,今据改。

〔12〕留平 原作“刘平”,留平为吴臣留赞子,当姓留。今据《吴志·孙皓传》《王蕃传》《钟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及《通鉴》七九改。

〔13〕以镇西将军陆凯为大丞相 “大丞相”,《吴志·陆凯传》作“左丞相”。陶札云:“‘大丞相’”乃‘左丞相’之讹。”陶说是,本卷下文亦作“左丞相”。

〔14〕败政滛俗 “滛”原作“傜”。今据徐钞本、甘钞本、周钞本及《吴志·陆凯传》改。

〔15〕荣以尊辅 “荣”原作“策”,今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及《吴志·陆凯传》改。

〔16〕民无妻者以女妻之 “女”,《吴志·陆凯传》作“妾”,当是。

〔17〕外多寡夫 陶札云:“《吴志·陆凯传》作‘外多鳏夫’,是也。”

〔18〕乃今庶事多旷 陶札云:“《吴志·陆凯传》‘今’作“令’,是也。”

〔19〕外仗顾陆步张 “步”,《吴志·陆凯传》作“朱”。

〔2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本”下“民”字原缺,今据甘钞本、徐钞本及《吴志·陆凯传》补。

〔21〕及淮南东平王 “淮南”,《吴志·孙皓传》作“淮阳”。孙皓子未有封淮南王者,当从《吴志》为是。

〔22〕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至是岁左夫人张氏薨 各本自“为”字至“是岁”前皆阙。郦校云,丁固梦松事见本卷下文,不应复出,疑甘钞本出后人臆补。

〔23〕奋字子阳 “子阳”,《吴志·孙奋传》作“子扬”。

〔24〕改封都乡侯 丁奉前已封都亭侯,此当云进封,非改封,《吴志·丁奉传》不误。

〔25〕至是见谗追过斩之 陶札云:“案丁奉未尝见杀,《实录》盖误解《吴志》斩奉导军之文。”

〔26〕举孝廉 据《吴志·韦昭传》,昭未尝举孝廉。

〔27〕迁尚书仆射兼中常侍领左国史 《吴志·韦昭传》作“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陶札云:“案中书仆射盖吴新置,寻省,许氏以中书仆射之官不经见,遂臆改为尚书仆射。为侍中句绝,许氏误以常字属上句,遂臆改为中常侍。”

〔28〕抗有疾 “抗”原作“拒”,今据甘钞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及《吴志·陆抗传》注引《晋阳秋》改正。

〔29〕抗生四子长晏次景次机次云 《吴志·陆抗传》及《通鉴》八○皆云抗五子,为晏、景、玄、机、云。《实录》脱抗子玄。

〔30〕十二月诏分郁林为桂林郡十一月侍中太尉范慎薨 此处文字有误。据《吴志·孙皓传》,诏分郁林为桂林郡在凤皇三年,范慎卒于二年。即使两事在一年,亦不得十二月列于十一月之前。

〔31〕滕脩 “脩”原作“循”,滕脩见《吴志·孙皓传》《吕岱传》注引王隐《交广记》及《晋书》。“循”与“脩”字形相近,易讹耳,今据改。又据《吴志》《通鉴》八○滕脩时官执金吾,《实录》脱。

〔32〕黄<犭苟> 《晋书·五行志》中、《宋书·五行志》三作“黄狗”, <犭苟>、狗同。然《吴志·孙皓传》《通鉴》八○作“黄耈”。

〔33〕客罢各奏其失 《吴志·孙耈传》《通鉴》八○皆作“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

〔34〕戊辰 天纪四年正月己丑朔,无戊辰日。《吴志·孙皓传》系于三月,然三月戊子朔,亦无戊辰。《三国志集解》云戊辰是戊戌,为三月十一日。

〔35〕悌垂涕曰 原作“涕垂悌曰”,今据《吴志·孙皓传》注引《襄阳记》及《通鉴》八一乙正。

〔36〕《吴录》曰 郦校云:“案《吴录》曰以下当是注文,误作大字。”

〔37〕乙未 二月戊午朔,无乙未日。三月戊子朔,乙未为初八日。

〔38〕欲祚之万代 “代”,《吴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作“世”,盖许嵩避唐讳改。

〔39〕谓之祯祥 《实录》宋本避高宗讳,遇“构”字注以“今上御名”,又避仁宗讳,遇“祯”字注以“御名”,后之翻宋本常以四小圈或双圈代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