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奉词,直省、府、州、县庆贺三大节,及遇颁诏行礼,春秋释奠于先师,设通赞二人、引赞二人,以生员娴于礼仪者充之。山东■〈门外朔内〉里设乐舞生百五十四人,各省、府、州、县学各四十人,选本地俊秀子弟充之。先贤、先儒建有专祠者,每代择适裔一人,由督抚学政咨部给执照,充奉祠生。

  学政全书之颁行

  凡学政全书,三年一修,颂发直省督抚学政,分行府、州、县学,以示遵循。

  直省学学额通例

  顺治四年,定各省儒学,视文人多寡,分大、中、小学,取进童生,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会典事例)。又定直省各学廪膳、增广各生额数:廪膳生员府学四十名,州学三十名,县二十名,卫学十名;增广生员名数同(通考)。又题准:直省取进童生,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十五名;小学或四名成五名(会典事例)。

  康熙九年定:各直省取进儒童额数,先是顺治四年定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十五名;小学四、五名。至是,更定大府、州、县学仍照旧例,中学取进十有二名;小学或八名或七名(通考)。

  雍正二年谕:我圣祖仁皇帝寿考作人六十年来,山陬海澨,莫不读书稽古,直省应试童子人多额少,有垂老不获一衿者,其令督抚会同学臣,查明实在人文最盛之州、县,题请小学改为中学,中学改为太学,太学照府学额数取录。督抚等务宜秉公详查,不得徇私冒滥。

  三年议准:各省新改直隶州及该州所辖之县,取进童生无庸拨入府学;其从前拨入者,不必令其改归(会典事例)。

  康熙二十七年,设台湾郡县儒学廪、增生,礼部议覆福建巡抚张仲举疏:言台湾郡县设立学校,但与考人无多,未便照内地之额,府学量设廪、增生各二十名,县学各十名,俟人才渐盛,仍照直隶各省定额。至廪生出贡,挨年考取,自康熙二十七年为始,照例举行,应如所请,从之(通考)。

  十三年,设台湾府彰化县学廪、增生员。彰化设学已久,文风日盛,议准额设廪增各十名,十年后出贡一名,嗣四年二贡,俟人文加盛之日,再照县学之例,题增廪、增并二名、出贡一名(通考)。

  嘉庆十二年,议准台湾府学额进闽籍文童二十名,粤籍文童八名,额设廪、增各二十名,系粤籍与闽籍生员一体挨补。应准以原额廪、增各二十名,专归闽籍生员充补,粤籍准其另设廪、增各八名,除将现在实廪、实增拨归新额外,余缺候下届岁科考为始,专将粤籍生员挨次帮补,仍于闽籍生员统较补廪日期先后出贡,并准于该府学内,闽藉加进文童一名,粤籍加进文童一名,四县学内各加进文童一名。各学生员报优者,由台湾道造册,送交福建学政,与内地各府优生一体会考(会典事例)。

  十五年,议准台湾府学额进文童二十一名,与闽省内地各府学额进名数相同;而闽省府学廪、增均各四十名,独台湾府学廪、增仅各二十名。又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学额进文童十三名,与闽省内地各县中学额进名数大略相同;而闽省县学廪、增均各二十名,唯台属四县学廪、增仅各十名。查各省、府学,如山西之宁武、朔平,湖南之沅州,云南之广南、顺宁等府,均设廪、增各三十名,今台湾府学除原设粤籍廪、增各八名,专归粤籍生员帮补外,其闽籍生员应酌量比照,准其增设廪、增各十名,合原设廪、增各二十名,作为廪、增各三十名。又查福建之古田县学现设廪、增各十五名,今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学应酌量比照,准其增设廪、增各五名,合原设廪、增各十名,均作为廪、增各十五名。其府学一年一贡,县学二年一贡,仍照旧例办理。至廪粮一项,照台湾府学、县学原额,廪粮每名给银二两八钱九分三厘之数,于台湾府属人丁饷税项下,一体动支报销(会典事例)。

  (二)贡举

  乡试、会试、殿试

  凡贡举之法,太学及直省、府、州、县学诸生,三年宾兴,试于顺天府各布政使司,曰乡试。取其中式者,贡于部,台天下贡士大比之,曰会试。取其中式者以闻,皇帝亲策,试于太和殿丹墀,曰殿试。

  试期

  凡试有定期,岁在子卯午酉,以八月乡试;丑辰未戌,以三月会试,均于九日、十有二日、十有五日,锁闱三试之。会试及大省乡试揭晓,以逾月十有五日,中省先五日,小省再先五日为率。殿试以四月二十六日,传胪以五月一日。

  试题

  凡试以文艺,乡、会试第一场书艺三、论一;第二场经艺四、五言八韵诗一;第三场时务策一。殿试御制策问,令贡士条对经书。文取雅正,诗取清华,策对取切实;数陈浮文妨要及诡异雷同者皆不录。

  考官

  凡考官,乡试正、副各一人,由部列侍郎以下编检中赞科道中书评事博士以上官。会试正、副各二人(间用正一人、副二人,或正二人、副一人,均俟钦命),列大学士、学士、尚书、左都御吏、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