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占着边县。父母同产欲相代者,悉听之。
  其大逆无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蚕室。亡命者令赎罪各有差。凡徙者,赐弓弩衣粮。”
  〔六一〕“九年,诏为四姓小侯置学”,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六一三亦引,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九年载:“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张酺传载:“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通鉴卷四五明帝永平九年载:“帝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立学于南宫,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搜选高能以授其业。”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以非列侯,故称“小侯”。东汉会要卷一八“小侯”条注云:“颜氏家训谓以小年获封,故曰‘小侯’。”可备一说。
  〔六二〕“十年闰月”,此年闰四月。聚珍本作“十年夏闰四月”。
  〔六三〕“以日北至”,原无“北”字,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明帝纪云:“日北至。”今据增补“北”字。范书明帝纪李贤注云:“北至,夏至也。”
  〔六四〕“祠”,水经注卷二八引作“祀”。
  〔六五〕“弟子”,聚珍本作“子弟”,御览卷五八0引同。
  〔六六〕“鹿鸣”,诗小雅中的一篇,为宴群臣嘉宾之作。毛诗鹿鸣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六七〕“上自御埙篪和之”,明帝幸南阳,自御埙篪事,书钞卷一二、卷一六、卷八二,御览卷五八0亦引,又书钞卷一一一两引,字句或详或略。“埙”,风俗通义声音篇云:“世本:‘暴辛公作埙。’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埙,烧土为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为六孔。”“篪”,风俗通义声音篇云:“世本:‘苏成公作篪。’管乐,十孔,长尺一寸。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六八〕“嘉宾”,水经注卷二八引作“宾客”。按“嘉宾”二字义长。
  〔六九〕“至南顿”,原误作“至顷”,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范晔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年夏四月闰月载:“闰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阳,……还,幸南顿,劳飨三老、官属。”
  〔七0〕“牛被野”,“牛”字下聚珍本有“羊”字。
  〔七一〕“十二年”,此句至“置永昌郡”诸句原无,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李善注引,今据增补。“十二年”三字李善注引原无,系据聚珍本补入。范晔后汉书明帝纪云:永平“十二年春正月,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西南夷传云:“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七二〕“上耕藉田毕”,此事书钞卷九0、类聚卷三九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七三〕“有司奏楚王英聚奸猾”,书钞卷七0引东观汉记云:“明帝纪云:‘永平中,有司奏楚王英聚奸猾。’”楚王英谋反在永平十三年十一月,败后,国除,迁于泾县。“有司奏楚王英聚奸滑”当在永平十三年或以前。因有司上奏具体年月不可确考,姑附置于此。姚本、聚珍本皆未辑此段文字。
  〔七四〕“十四年”,此句至“财足祠祀”诸句原无。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十四年载:“初作寿陵。”十八年又载:“帝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得起坟。”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出外为小厨,财足祠祀。”今据李贤注增补,又参酌范书增入“十四年,帝作寿陵”二句。此段文字姚本辑作“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外为小厨,财足祠祀”。聚珍本与姚本同,惟首句前增入“十四年”三字。
  〔七五〕“明帝自制石椁”,此下三句原无,御览卷五五二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作“帝自置石椁,广丈二尺,长二丈五尺”。
  〔七六〕“癸亥,帝耕于下邳”,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明帝纪云:“十五年春二月庚子,东巡狩。……癸亥,帝耕于下邳。”
  〔七七〕“幸孔子宅”,书钞卷一六仅引“祀孔子宅”一句。
  〔七八〕“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二弟”二字原无,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明帝纪云:“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今据增补。
  〔七九〕“御讲堂”,书钞卷一二仅引此一句。
  〔八0〕“幸东平王宫”,“东平王”,谓刘苍,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