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公文集补。
  【二一】魏原作「卫」,据各本改。
  【二二】威权不得出于己「威」字原无,据上下文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补。
  【二三】欲威天下「威」原作「感」,据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二四】大将以无功而依旧居官「旧」「居」二字原互倒,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一乙正。阁本作「大将以无功仍居旧官」。
  【二五】可用者少「可」原作「所」,据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一改。
  【二六】新集之兵「兵」原作「民」,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二七】临事而篅「篅」原作「误」,据大典本、阁本、活字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编年纲目卷一一改。
  【二八】此不责功实之弊也「之」「弊」二字原互倒,「之」下原有「三」字,据阁本及上文句例删正。
  【二九】不斗多「多」原作「力」,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三○】前代原作「前者」,据宋撮要本、大典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编年纲目改。
  【三一】五千人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作「三五千人」。
  【三二】其三曰财用「其」字原脱,据宋撮要本及上下文句例、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补。
  【三三】物不能增而计无所出矣「矣」原作「也」,据宋本、大典本、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编年纲目改。
  【三四】故敢启其贪心「敢」原作「各」,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三五】但能痛攻昊贼一阵「攻」,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败」,疑是。
  【三六】更无精别各本同。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作「更无旌别」。
  【三七】敌国攻于外「攻」原作「讧」,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三八】武安军节度使高化赴相州「安」原作「胜」,据本书卷一三五庆历二年夏四月辛巳条、宋会要仪制九之一四及宋史卷三二三本传改。
  【三九】耆等位为节制「等」字原脱,据同上宋会要补;「节制」原作「节度」,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阁本及同上宋会要改。
  【四○】使敌得渡河「渡」原作「度」,据宋本、大典本、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一改。
  【四一】识者韪之「识」原作「议」,据宋撮要本、大典本及同上编年纲目、宋史全文卷八上改。
  【四二】澶州各本同。本书下文及范文正公集卷一九乞修京城札子均作「澶渊」,疑是。
  【四三】心在京师「在」,宋本及同上范文正公集均作「存」。
  【四四】河北宋本、大典本及同上范文正公集均作「河朔」。
  【四五】益部原作「益都」,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及同上范文正公集改。
  【四六】沮南牧之志矣「牧」原作「侵」,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阁本及同上范文正公集改。下同。
  【四七】退不能急归「急」原作「忘」,据同上范文正公集改。
  【四八】臣子之心「心」原作「言」,据同上书改。
  【四九】当河东之会要各本同。同上书「河东」上有「河朔」二字。
  【五○】预为之备「之」原作「大」,据编年纲目卷一一改。
  【五一】三十二万「二」原作「三」,据诸本及同上范文正公集改。
  【五二】今言以十万人各本同。同上范文正公集作「今言以十万横行」。
  【五三】过陆可载过川可济各本同。同上书两「过」字均作「遇」,疑是。
  【五四】彼如澶渊「如」原作「知」,据宋本、宋撮要本、大典本阁本改。同上书作「扣」。
  【五五】新知邠州观察使「知」字原脱,据宋撮要本及治迹统类卷七康定元昊扰边补。
  【五六】掎拾羡余「掎」原作「摭」,据宋本、大典本及宋史卷二九五杨察传改。
  【五七】元谋之人「元」原作「亢」,据大典本及宋会要兵一一之一八改。
  【五八】当自入仓视之「自」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涑水纪闻卷四补。
  【五九】亦人杖之二十「亦」原作「四」,据宋本、宋撮要本改。阁本作「杖四卒各二十」,治迹统类卷九仁宗诸臣谋国远略作「亦各杖二十」。
  【六○】时边城多警「警」原作「惊」,据大典本、阁本及龙川别志卷下改。
  【六一】挂搭阁本及同上治迹统类同,宋本作「挂答」,龙川别志作「挂塔」。
  【六二】大礼原作「大体」,据大典本、阁本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七
  起讫时间 起仁宗庆历二年六月尽是年闰九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七
  帝  号 宋仁宗
  年  号 庆历二年(壬午,1042)
  全  文
  六月甲戌,出内藏库银一百万两、紬绢各一百万匹下三司,以给边费。赐河北义勇兵弓弩箭材各一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