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吏满十年,通入仕及二十五年,方得出职。出职既艰,则内外已有名目、晓法令、廉勤谨畏之人,不乐就此,别图进身。所试贴司既易,则见在钞写无能无过之人,例皆应选,适所以为六曹百司人吏废弛兼容之地,非所以为朝廷补救颓弊之术也。伏望圣慈详察,深惜六察乃先帝补救六曹颓弊之志,特降指挥下中书省重行立法,中外幸甚!所有新旧令文,谨录白连粘在后。」贴黄:「六察官吏,系点检三省、六曹文书稽迟差失,觽所嫌怨,惟务废坏其法,伏望陛下详察,早赐施行。」(升奏称七月十六日朝旨,因附月末,其从违当考。)
  升又言:「臣闻法行自贵近始者,先王之政也。伏见朝廷患入官之□,则上自至尊外戚,减损恩例;惩吏禄之浮,则下至库务胥吏,裁去□占,可谓至公矣。独三省、枢密院添溢吏员,暗增恩例,多带请给,人人知其侥幸,莫敢谁何。执政官姑息而莫问,言事者畏避而不论,中外愤郁,为之不平。安有盛明之时,至尊以身率天下,躬自减损,乃容此曹挟朝廷之势,自肆如此!臣诚孤微,忝耳目之寄,遭遇圣明在上,窃不自量,为陛下言之。且旧中书提点堂后官、主事共十七人,今三省录事、都事、主事共三十人;旧录事、主书、守当官二十九人,今三省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共一百四十三人;旧守阙守当官四十二人、私名八十五人,今三省守阙守当官二百六十四人,破食贴房近五百人,不在其数。入流之滥,近世所未有也。其间多带请给,暗增恩例,根源深密,在外官司不可得而知。近者在京诸司推究违法带请给过两处者,皆行根治,独三省人吏【七】多带请给,有至数处。既知物议不平,中外汹汹,近于今月十六日降指挥下户部申明:比诸司事体稍异,其新旧请给不得过三处,其见破添给三处以上者,依旧支破。既言稍异,则三处已上者合裁减,岂有诸司过两处则行勘治,三省人吏三处以上,却依支破?则是朝廷命令与夺,皆徇此曹私意而出,何以示至公于中外?臣深为陛下惜之。伏望圣慈少加省察,出自睿断,差委谏官、御史之长各一人,专一取索裁定。或有藏隐漏落事件,厚立赏钱,许知次第人陈告;仍与犯人名额内便行收填,候裁定人吏请给恩例编修成册进呈,禁中留一本,三省、枢密院各付一本,户部、吏部、御史台各一本。今后应有增损,并须相关,朱书批凿,着为永式,昭示至公,以绝侥幸,以慰中外人心。」又言:「臣近曾论列三省人吏多带请给等事,以谓朝廷命令与夺,皆徇此曹私意而出,窃恐天听高邈,未赐省察,今录白到今月十六日申明行下户部白札子签贴在前,可见三省人吏挟情自肆之意。伏望圣慈详察,出自睿断,早赐指挥施行。」(孙升言不得其时,今附七月末。傅尧俞云云,在八月十六日。)
  升又言:「臣闻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此先王治军之法也。盖军令严肃,则恩信易感,而事可济;军政姑息,则骄惰无厌,而功罔成。恭惟祖宗深得治军之法,设三卫管军之官,付以流配之权,自非死刑,不付有司按覆。故朝廷抚养此曹,易于怀悦,绝骄惰无厌之心,是以威行于下,而恩归于上。如郝质辈治军严肃,作过军人一经徒流,鲜有生者。质所坐卧,寂不闻人喘息声,其严惮如此。臣访闻管军自苗授相承习为姑息以收恩,而和斌、刘斌缪懦为甚,诸军骄惰自肆,无所忌惮,其渐不可不戒也。伏望圣慈详察,密谕大臣:其管军之官,相承姑息者,则戒饬之;缪懦纵弛者,则更易之。使威行于下,而恩归于上,以绝骄惰无厌之患,则中外幸甚!」贴黄:「日近虎翼军人退嫌小麦,敢尔轻率,良由军政不肃、统辖不严所致,其弊不可滋长也。」(四年七月八日,和斌为步虞,刘斌为龙神厢主。升言不得其时,今附于七月末。)
  注  释
  【一】马军都虞候「军」原作「步」,据阁本及宋史卷三五○李浩传改。
  【二】非所以报功也「功」原作「公」,据阁本、活字本改。
  【三】知枢密院事「事」原作「言」,据阁本改。
  【四】改徐讲也「徐」原作「除」,据阁本改。按本书卷四六七元佑六年十月丁巳条,孙路为徐王府侍讲。
  【五】减举主一人改官「主」字原脱,据正文补。
  【六】即今所修「今」原作「令」,据阁本改。
  【七】三省人吏「省」原作「司」,据阁本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三十一
卷四百三十一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四年八月戊戌尽是月癸丑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三十一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四年(己巳,1089)
  全  文
  八月戊戌朔,尚书左丞韩忠彦以弟嘉彦授驸马都尉,乞罢。诏引唐王珪故事谕忠彦。(范祖禹及傅尧俞已见前月十一日。)
  己亥,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岷路;兰州知州见兼管勾兰会路缘边安抚司,改为兰州缘边安抚司。(元丰五年二月乙丑,加「兰会」二字;元符元年八月丙子,仍复兰会。)
  辛丑,降授皇城使、监滁州酒税宋用臣管勾舒州灵仙观,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