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已来,人心帖然,流移归业,复守田桑,道路欢呼,室家相庆。上下共知,迹非可掩,此乃前日横议不公之明验也。惇既同三省进呈复行祖宗差役旧法札子,司马光之所论,乃是大纲,其间曲折条目,苟或未尽,自合条析上闻,作朝廷处分,一就施行,乃是事君之义,方称大臣之职。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岂待朝廷之事已行于天下【三三】,方为异论,暴衒己长?则惇怀邪不公,上无归美人君之意,内挟诋讦正人之心,又如前日保甲之议矣。岂有心怀二三,德匪纯一,而可任股肱心膂之臣者乎?伏望陛下推至诚之意,扬先帝之休,拔擢正人,尊用耆德,将欲为天下之盛福,跻生民于仁寿。而惇怀邪异议,眩惑中外,与正人之共政,类冰炭之难同。伏望圣慈特赐检会臣前奏,早降指挥。」
  注  释
  【一】此数火盗贼「火」原作「大」,据阁本及栾城集卷三六乞招河北保甲充役以消盗贼状改。
  【二】不待朝旨「不」原作「而」,据同上书改。
  【三】旧日以补班行者「以」原作「有」,据同上书改。
  【四】斟酌附此「斟」原作「勘」,据阁本及文义改。
  【五】即递限两月「月」原作「日」,据阁本及宋会要食货六五之四一元佑元年闰二月四日暣改。
  【六】乞令诸处审议「乞」字上原衍「欲」字,据阁本及栾城集卷三六论差役五事状、宋会要食货六五之四三删。
  【七】乃是庄农之家「庄」原作「在」,据同上书改。
  【八】但诸公使库设□酒库同上书「但」字下有「云」字,于文义为顺。
  【九】不闻有破产之家「产」原作「差」,据同上书及阁本改。
  【一○】人人愿为长名「愿」原作「顾」,据阁本及栾城集卷三六论差役五事状、宋会要食货六五之四四改。
  【一一】皆是的确合用数目「的确」原互倒,据同上书乙正。
  【一二】坛子之类「类」原作「数」,据阁本及上引栾城集、宋会要食货六五之四五改。
  【一三】判司农寺「寺」原作「事」,据阁本、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七逐小人并参考宋史卷四七一曾布传改。
  【一四】而协力成就今日之新法阁本无「新」字。
  【一五】臣近二上章「三」下原衍「十」字,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七逐小人删。
  【一六】迷国误朝「朝」,阁本作「政」。
  【一七】惟贪冒宠荣阁本「惟」下有「务」字。
  【一八】取索元丰以来大理寺开封府断遣过因内降探报公事元断犯及断遣刑名看详「元断犯」,阁本无「断」字。
  【一九】臣未识缜如何进呈「识」原作「委」,据阁本及文义改。
  【二○】乞先罢京差遣「先」字原脱,据阁本及下文「仍先罢免蔡京差遣」补。
  【二一】候结绝罢行「结」字原脱,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市易补。
  【二二】令移司勘逐者「令」原作「今」,据阁本改。
  【二三】使以本官听候大理寺断遣「听」原作「职」,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七逐小人改。
  【二四】常论边事「常」,续通鉴卷七九作「尝」,是。
  【二五】惇辈见蔡确因上章逐请「逐」,阁本作「遂」。
  【二六】今并入二十二日章惇罢政前一日「二十二」原作「二十八」,据阁本及干支推算改。
  【二七】惇不以公正报陛下「正」原作「上」,据阁本及文义改。
  【二八】资其恶「资」原作「恣」,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七逐小人改。
  【二九】而犹德有二三「德」原作「得」,据阁本改。
  【三○】参贰大政「政」原作「臣」,据阁本及文义改。
  【三一】出入年来「年来」,阁本作「累年」。
  【三二】惇自参大政「政」原作「臣」,据阁本及文义改。
  【三三】岂待朝廷之事已行于天下「事」,阁本作「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七十
卷三百七十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元年闰二月辛亥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七十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元年(丙寅,1086)
  全  文
  闰二月辛亥,诏:「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章惇,累有臣僚上言轻薄无行,好为俳谐俚语,及尝受内臣宋用臣馈遗。以其大臣,弹纠章奏不欲付外。又议役法,明知未完,俟其令行,始相沮难。近者,每于帘前同辅臣议政,动多轻悖,全无恭上之礼。宜解机务,可守本官,知汝州。与放谢辞。」(此据御集,闰二月二十三日下。)制辞曰:「黜陟之典,咸询至公,进退之间,尚存大体。惇早繇法从,亟预近司,肆彼躁轻,失于审重,至于□御之列,常交问遗之私。比议役书,本俾参订,当其敷纳,初不建明,迨于宣行,始兴排沮。务从含贷,益至喧呶,鞅鞅非少主之臣,硁硁无大臣之节,稽参故实,稍屈典刑。噫!朕以幼冲,仰烦慈训,苟乖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