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量材任职,无有弃人,所谓竹头木屑亦不遗弃者也。」(选用三司大将等事,宝训云在九年,因取「量材任使如作屋」等语联书之。选用三司大将,别本亦在此年七月。)
  注  释
  【一】俾居房陵「俾」原作「畀」,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二】淮河西流三十里「流」原作「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三○七乔维岳传改。
  【三】则母不能活矣「则」原作「其」,据宋本及上引宋史改。
  【四】第云转运使令处兹罪「罪」字原阙,据上引宋史补。
  【五】赵垂庆原作「赵重庆」,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太宗实录卷二九、宋会要运历一之一改。
  【六】后唐至国朝上引太宗实录、会要及历代名臣奏议(以下简称奏议)卷二八○律历均作「传后唐至国朝」。
  【七】易车服旗色「旗」原作「之」,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改。
  【八】王延德等至自高昌「自」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按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四王延德历□使高昌行程所见条、通考卷三三六四裔考车师前、后王(即高昌)条及宋史卷四九○高昌传,延德等于太平兴国六年五月出使高昌,七年四月至高昌,八年春偕使还,雍熙元年四月至京师,与本编所载相合。
  【九】我王舅也「王」原作「主」,据宋本、宋撮要本及上引挥麈前录、通考、宋史改。
  【一○】阿多于越复数日乃相见「复」原作「后」,据同上书改。
  【一一】交河州原作「交河洲」,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上引挥麈前录、通考、宋史改。
  【一二】汉使来觇王封域「使」原作「吏」,据同上书改。
  【一三】王庭镇宋撮要本、阁本同,宋本作「玉庭镇」,上引挥麈前录、通考、宋史则均作「玉亭镇」。
  【一四】皆以诏书赐其君长袭衣金带缯帛「衣」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五】京官任堂后官「堂后」下原脱「官」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
  【一六】转运使及知州通判「通判」原作「运判」,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太宗实录卷三○改。
  【一七】上虑下情壅塞故降是诏此十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太宗实录卷三○补,以完足文义。
  【一八】上曰按宋本、宋撮要本、阁本俱作:「乙卯,上谓宰相曰:」原刊盖有脱文。
  【一九】始令诸州笞杖罪不须逮证者「笞」原作「等」,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改。
  【二○】有司断讫「讫」原作「说」,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二一】比下诏访民间利病「病」原作「弊」,据同上书改。
  【二二】给事中若任得其人「任」字原脱,据同上书及咸平集卷一上太宗应诏论火灾补。
  【二三】今宰臣若贤「今」原作「令」,据同上书改。
  【二四】愿陛下信而用之「之」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二五】百官未修「修」原作「备」,据同上书改。
  【二六】枢密之论阁本同,宋本、宋撮要本均作「枢密之职」。
  【二七】或附至道元年九月复夺所赐姓名时「复」原作「后」,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二八】上谓宰相曰「上」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
  【二九】苑路之矰「苑路」,吕氏春秋贵直论及太平御览(以下简称御览)卷二○六太保条引并作「宛路」。
  【三○】严父莫大于配天「父」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补。
  【三一】内出鱼袋以赐近臣「出」原作「外」,据同上书及宋会要舆服六之二○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起讫时间 起太宗雍熙二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六
  帝  号 宋太宗
  年  号 雍熙二年(乙酉,985)
  全  文
  春正月癸亥,翰林学士贾黄中等九人权知贡举。上谓宰相曰:「夫设科取士之门,最为捷要。然而近年籍满万余人,得无滥进者乎?」己巳,诏:「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有以文字往复与吏为奸者,寘之于法;私以经义相教者,斥出科场;伍保预知,亦连坐。进士倍加研覆,贡举人勿以曾经御试,不考而荐。」始令试官亲戚别试者凡九十八人。又罢进士试律,复贴经。
  上览诸道转运副使、知州、通判奏章有不联名者,谓宰相曰:「当官共事,须协心从长。且条陈利害,动辄变改,今不联名,此必任其独见,未为允当也。」二月戊寅,下诏戒之。
  丙戌,上谓宰相曰:「朕览史书,见晋高祖求援于契丹,遂行父事之礼,仍割地以奉之,使数百万黎庶陷于契丹。冯道、赵莹,位居宰辅,皆遣令持礼,屈辱之甚也。敌人贪婪,啖之以利可耳,割地甚非良策。朕每思之,不觉叹惋。」宋琪等奏曰:「晋高祖遣冯道奉使,张筵送之,亲举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