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来士大夫每有除命,不问高下,例辄累让。虽有出其至诚,恬于势利,然亦已逾典制,过夔、益矣。若习俗逐巧,流风稍敝,必且挟伪采名,要上迷觽,更以此为进取之快捷方式,奔兢之秘策,甚可恶也,岂独烦于礼哉!夫让虽美道,君子所有余,小人所不足,然非其真,则丑亦甚。昔郑公孙段辞为卿,退则又使太史命己,子产恶其为人。其后,卒为乱。故饬伪之弊至于此,非国家之福也。公孙段尚其小者尔!子之擅燕,王莽代汉,其始皆以善自名,已而稍入于邪也。臣谓贤者之节,难进而易退。难进而易退者,非苟让一官之谓也,谓其能择于义,不犯非礼也【六六】。故虽不多让,其节犹可见。觽人之情,好得而恶失。好得而恶失者,亦非勉受一职之谓也,谓其不择于义,越礼而动也。故虽复饬让,其情亦弥险。让与不让,一以故事旧典为准,无使钓利者要君,采名者售伪【六七】,不幸而不值子产之精识,则公孙段【六八】之徒,纷然竞于朝矣。臣言似迂而虑实远,望赐裁幸!」时士大夫稍矜虚名,每得官辄让,觽亦予其恬退之称。让不失始利而得名益高,让端无穷,或四五让,或至七八,天子常优容之。下至布衣陈烈等,初除官亦让,赐之粟帛亦让。敞以为此皆挟伪求名【六九】,要上迷觽,其渐不可长,乃奏此疏。此据刘攽所作敞行状及敞集,附见。其从违,当考。
  注  释
  【一】未有军伍之人在此位者「伍」原作「佐」,据宋本、宋撮要本及东都事略卷八五王陶传改。
  【二】取其画鹰「鹰」下原衍「图」字,据同上二本及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删。
  【三】刺配之「刺配」二字原倒,据同上二本及同上书乙正。
  【四】悦州人金氏女「氏」原作「生」,据同上二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五】常剔取盗足后筋「后」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补。
  【六】并为言者所劾「劾」原作「勘」,据阁本改。
  【七】出后宫彭城县君刘氏「出」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八】刘氏自民间入宫为司饰「司饰」,同上二本作「阃妇」。
  【九】编敕刘敞「编」下原衍「修」字,据本书卷一八五嘉佑二年五月癸未条删。
  【一○】罪人衔噃不得告诉之弊「诉」原作「讯」,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刘攽彭城集卷三五刘公行状改。
  【一一】狱讼烦多同上三本作「狱讼频多」。
  【一二】然此三处形势既均「形」原作「刑」,据同上三本及刘敞公是集卷三三论纠察司疏改。
  【一三】吏无试法之幸「吏」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四】洽于民心矣「于」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补。
  【一五】然则名号与礼非同物也「号」字原脱,据宋会要礼一○之六及文义补。
  【一六】况敢正其仪者乎「仪」原作「义」,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一七】议已决矣「议」原作「义」,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八】臣之与妻「与」原作「于」,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一九】景灵宫「宫」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二○】以成追复之义「义」原作「议」,据同上二本改。
  【二一】议者以谓阴逼母后「逼」原作「迫」,据同上二本及宋史卷三四○苏颂传与下文改。
  【二二】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行」字原脱,据编年纲目卷一六及宋史全文卷九补。
  【二三】知杭州孙沔「沔」原作「抃」,据阁本及宋史卷二九二孙抃传改。
  【二四】所以名臣感慨抗论于朝原作「所以名臣或抗论于朝」,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礼一○之七改补。
  【二五】亦未见其合也「亦」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二六】前世之君「君」原作「道」,据同上二本及宋会要礼一○之六改。
  【二七】伏节死争「伏」原作「仗」,据同上书改。
  【二八】妄渎正礼「正礼」二字原倒,据彭城集卷三五刘敞行状乙正。
  【二九】而反崇饰诽谤「反」原作「又」,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礼一○之七改。
  【三○】召知州学「知」,宋本、宋撮要本、阁本作「置」。
  【三一】开封界阁本、活字本同。疑「封」下脱「府」字。
  【三二】侍讲学士向传式「侍讲」原作「侍读」,据阁本改。
  【三三】而轻议宗庙久行之仪「议」字原脱,「行」原作「衍」,「仪」原作「议」,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六、彭城集卷三五刘敞行状补改。
  【三四】似诬洞也「诬」原作「误」,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三五】聊城高唐总万四千八百四十七「四十七」原倒为「七十四」,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四均赋、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乙正。
  【三六】李柬之为给事中「柬」原作「东」,「中」字原脱,据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一九、王偁东都事略卷五一李柬之传、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