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纪略

  乙酉、宏光元年

  丙戌、隆武二年

  丁亥、永历元年

  戊子、永历二年

  己丑、永历三年

  庚寅、永历四年

  辛卯、永历五年

  壬辰、永历六年

  癸巳、永历七年

  甲午、永历八年

  乙未、永历九年

  丙申、永历十年

  丁酉、永历十一年

  戊戌、永历十二年

  己亥、永历十三年

  庚子、永历十四年

  辛丑、永历十五年

  壬寅、永历十六年

  癸卯、永历十七年

  甲辰、永历十八年

  乙巳、永历十九年

   乙酉、宏光元年

  乙酉、宏光元年夏、闰六月,唐王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

  初,唐王统兵勤王,以擅离南阳,锢高墙;会赦,之南都。时靖虏伯驻师京口,邂逅相识。及南都失守,靖虏伯回师至浙,复于江口相逢,遂奉入闽。南安伯与诸大臣会议监国,靖虏伯固请正位以压众心;闰六月十五日唐王即皇帝位。改福州府为天兴府、布政司为大内,大赦;以汉光武亦乙酉改元即帝位,因改元隆武。封南安伯为平虏侯、靖虏伯为定虏侯;旋封平、定二国公。

  平国公姓郑,讳芝龙,号飞虹,南安石井巡司人也。兄弟五人:长即公,次讳芝虎,三定国公讳鸿逵,四澄济伯讳芝豹。平国公年少起家海上,崇祯元年戊辰归诚,授游击;屡平海寇、红夷,累功升总兵,镇守福建。甲申年之变,福王即位南京,封为南安伯;定国公,即靖虏伯。至是,唐王即位;叙翊戴功,晋封为侯。旋以平虏侯为平国公、定定国公,即靖虏伯。至是,唐王即位;叙翊戴功,晋封为侯。旋以平虏侯为平国公、定虏侯为定国公。

  赐平国公子国姓、名成功,封忠孝伯。

  平国公长子名森,字大木,天启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在日本国;后遣人取回。

  方七岁,有大志,读书颖敏不群。年十五,补南安弟子员,食饩。省试时,有术士见之,惊曰:『公王侯相,殆非科第中人』;时方锐志场屋,不以为然。及隆武立,召见;奇其状貌,赐国姓,封忠孝伯。

   丙戌、隆武二年

  丙戌、隆武二年秋、九月,清贝勒王入闽,诱挟平国公入(都)。

  时朝政战守事宜,皆出于平国公。(公)尝与文臣龃龉,兵饷日匮;继闻钱塘信急,决计南归。于是各□守将皆言缺饷,尽撤兵回。清兵从容由建、由汀、由福宁分道入闽,各处无一守御;八月,至延平。隆武幸汀,将入赣;诘旦将朝,闻清兵踵至,仓皇登骑而奔,不知踪迹。九月,清兵至泉州;平国公在□□(安平),□□(外通)于海。贝勒驰书招之,略云:『吾所以重将军者,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主,苟有可为,以竭其力;力尽不胜天,则投明而事,乘时建功,此豪杰也。且两粤未平,吾欲见将军者,欲商地方人才故也』。平国公得书大喜,遂送款行;国姓力陈,弗听。及见贝勒王,置酒甚欢;忽夜半拔营,挟公北去。

   丁亥、永历元年

  丁亥、永历元年国姓招讨大将军起兵。

  初,平国公撤兵而南,密谕国姓速归;不从,曰:『父教子忠,未闻父教子贰』!及公北行,欲俱见贝勒,定国公阴命逸去,乃谋举义。时兵将、械船百无一备,遂往南澳召募;识者知其可与图大事,咸归心焉。丁亥永历元年(即顺治四年)自南澳回,闻永历即位粤西,遥奉年号,称「招讨大将军罪臣」。以厦门□□(先为)建国公郑彩与弟定远侯郑联所据,移泊鼓浪屿训练。七月,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镇,林习山为楼船镇。建国公兄弟招讨军□□□入海澄,破九都城。数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诸军回岛。

  秋、八月,会定国公攻泉州。

  定国公自平国公解兵投清,尚拥兵甲。八月,率所部进取泉州;国姓引兵会之,列营桃花山。清提督赵国祚镇泉州,每轻视之;二十八日,率骑数百直冲营垒。张进、杨才迎战,定国公遣林顺等夹击,大破之,追至城下。九月初三日攻城,别遣水师破溜石炮□,杀参将解应隆,军声大振。泉绅郭必□□□(昌子显)舍欲内应,国祚杀之,灭其宗,并系相国黄景昉等。国祚婴城严守,多杀戮,泉民日夜不敢喘息。漳州副将王进(即王老虎)率兵来援,围解。

   戊子、永历二年

  戊子、永历二年闰三月,复同安(即顺治五年)。

  国姓引兵取同安,守将步骑同九都民次小营岭店头拒战。同安兵奔溃,追至县围之;守将廉郎、知县张效龄夜弃城遁。以叶翼云知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