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明珠、余国柱结党营私,背公纳贿,少詹高士奇、都御史王鸿绪等招摇依附,一时方严抗直之声,几使辇下栗然,朝贵侧目(详见公所著《华野疏稿》)。其丰裁气骨,作令时必已不凡,特年少阔疏,人言偶惑,宜文正儆厉而奖掖之。不然,士大夫一命甫膺,甘为墨吏,素丝已<黑宛>,白璧难磨,尚何晚盖立功之可冀乎。命世如郭公,仍不能掩其生平之一节,有位君子,庶知惧焉。

  ◎姚姬传为袁简斋作墓志姚姬传先生主讲钟山时,袁简斋以诗号召后进,先生与异趋而往来无间。简斋尝以门人某属先生,愿执贽居门下,先生坚辞之。及简斋死,人多劝先生勿为作墓志,其人率皆生则依托取名,殁而穷极诟厉。先生曰:“设余康熙间为朱锡鬯、毛大可作志,君许之乎?”曰:“是固宜也。”先生曰:“随园正朱、毛一例耳,其文采风流有可取,亦何害于作志。”按:秀水、萧山二先生,其学问有根柢,其立身处世,亦未肯随波逐流,随园似微有不类,然而姚先生之言,公言也。

  ◎邵叔宀太史谦德邵叔宀太史齐焘,工东京六朝之文,其《玉芝堂集》,渊懿枪洋,鲸铿春丽,骈偶家奉为鸿宝。太史温温不自许,尝用陈思王语“仆尝好人讥弹其文”八字,镌诸小印,即此见前辈之虚心。

  ◎纪家诗试帖初兴,多尚典赡,纪文达公始变为意格运题,馆阁诸公,每呼此体为纪家诗,见公诗集自注。

  ◎刺史得与千叟宴千叟宴,外吏惟封疆大臣年齿及格者,或得恩旨召入,余皆弗预。嘉庆丙辰,奉新刘铁楼刺史适牧通州,获与京职一体入宴,人以为荣;刘绘《恩宴胪欢图》,倡和成集。

  ◎胡煦因著作收入四库得谥光山胡文良公煦,著《周易函微》,推阐精微,穷搜象数,与洛、闽颇有异同。经河南抚臣于采书之役,续呈御览。公本无谥,因是书收入四库,始追赐焉。纪文达公有句云:“四代经神四胡氏(原注:宋胡瑗有《周易口义》,元胡一桂有《易本义》、《附录纂疏》、《易学启蒙》、《翼传》,明胡居仁有《易象钞》),两朝耆宿两文良。”(原注:雍正中,高公其倬先谥文良)可云典切。

  ◎黄烈女黄烈女楚人,许字同县李子,未嫁而李先逝,女誓死归守三载矣。一夕,梦李子来迎,次日,往与母诀,未及返而卒。女家执古礼,葬黄氏茔旁,其舅往哭之,女墓忽自裂,两家叹异,乃与李合葬焉。夫弟然山太史为之传,纪文达吊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挂剑心相许,属国吞毡志竟成,特与人间存大节,不关儿女有私情。”又云:“延津宝剑终双去,合浦明珠解自归,谁与重翻新乐府,古来曾唱华山畿。”直写出烈女心事。

  ◎陈宗伯之风义陈硕士宗伯为鲁山木先生九皋之甥,而姚郎中其本师也,故宗伯亦以古文名,坚守桐城、新城之家法。山木官夏县三年,不名一钱,没后,诸子奔走衣食,无恒产以自存。惜抱后人,亦鬻田他姓,无力以赎。宗伯于道光戊子奉命督闽学,乃出其养廉,买田五十余石,为舅氏祭产;复出八百金,为师门置田,俾姚氏诸子,祭扫之余,得粗给饣粥。风义如许,足以激薄氵亭浇矣。

  ◎进士即授四品官顺治六年己丑会试,中式四百人,阁臣七人典试,前代未有。时两广初定,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进士释褐即官四品,亦奇遇也。

  ◎顺治丁酉湖广科运之盛顺治十四年丁酉湖广乡试,中式百六人,捷南宫者至六十四人,世称盛事,时典试者,检讨薛、给事中孙光祀也。

  ◎掌文衡者不必皆甲科出身国初掌文衡者,间用举人出身人员,不必皆甲科也。康熙二年癸卯,兵部主事蔡驺充南乡试正主考;五年丙午,户部主事曹首望充广西乡试正主考,皆以拔贡典试,尤为渥典。首望兄鼎望,是科以刑部外郎典试湖广。

  ◎父子同日对策河南鄢陵王鸣球,顺治庚子解元,康熙三年成进士,至六年丁未补应殿试,适其子曰温以是科捷南宫,父子同日对策大廷,时论称羡。

  ◎殿试进呈前十本之始殿试卷先拟十本进呈,恭候钦定名次,自康熙二十四年乙未会试始。

  ◎百岁观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北闱有广东贡生黄章,年已百岁,入闱时大书“百岁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前导。以上六则,见《贡举考略》。

  ◎纪文达访获永乐大典朱竹官翰林时,寻访《永乐大典》不获,每太息曰:“被李自成衬马蹄矣。”不知三百余年埋藏灰尘中,卷帙实裒然无恙。纪文达公在翰林院署斋戒,始于敬一亭上得之(按:《鲒亭集》,谢山先生尝与临川侍郎就翰林院同抄《永乐大典》中秘帙,是物色此书,不始于文达。或秘阁清严,陈编繁冗,自二公后无问津者,故文达以为创获耳)。每直宿之暇,翻阅一过,已记诵大略。后纂辑四库书,经文达一手裁定,宜其溯源彻委,抉奥提纲,如驾轻车而就熟道也。见刘文恪公权之所作公遗集序。

  ◎纪文达不轻著书之原因纪文达平生未尝著书,间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即弃掷,未尝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