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录


自序
引用书目
凡例
论略
历代纪元续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附记一卷



自序

  前明遭流贼之乱,庄烈帝殉社稷,在祟祯甲申三月;实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冶元年也。摄政王因吴三桂请兵杀贼,遂整旅入关,廓清群秽,定鼎燕京;收兖、豫,下两江,平川、陕,克楚、粤,开滇、黔。薄海内外,莫不臣妾;幅■〈巾员〉之广,亘古未有。维时残明余孽,播越南服,窃距一隅,称王称帝、建朔改元,如赵宋之恭端帝昺喘息海涯;至壬寅十一月而后澌灭殆尽。彼中野史,实繁有徒;不审明历之垂尽、大统之有归,犹是尊其君曰「主上」、称我朝为「与国」。苟法网稍密,宁不戮其人而火其书,岂容惑世诬民、昭示来者。而兴朝无文字之禁,且煌煌圣谕:虽有忌讳,概勿苛求。太史氏编辑「明史」,于崇祯末造间采其说,足成志、传。今上皇帝又御撰「资治通鉴」、「明纪纲目,颁行天下。天根伏读之下,「编年」既上继麟经,「列传」又远追班、马,于以知皇上圣学之渊深、昭代文章之鸿巨,有非续编诸史所能仿佛也。独是「纲目」起于洪武、止于崇祯,甲申而后,「国史」未颁;「明史」三王列传止一书建元,其事散见诸臣列传。读者未易得其要领,不得不泛观野史。顾其书讹庞伪杂,是非淆乱;童年白首,究不知圣朝之何以大一统、三王之何以随起随灭,岂非今日之缺典与?

  天根伏处山陬、无从得见本朝「实录」;因于暇日抽绎「明史」为经、摭拾野史为纬,讹者正之、伪者削之,始于顺治甲申、止于康熙壬寅,撰次「爝火录」三十二卷。悬知读是编者,睹孱王之庸懦、奸权之贪鄙、丁弁之骄悍,与夫盗贼之横暴、黎民之颠沛,自当切齿怒目;间见二、三精忠报国、阖门殉难之臣,足与文天祥、张世杰辈争烈者,有不掩卷咨嗟、抚几而长叹者乎?然则,是编也,虽不足为「明史」羽翼,未必非「国史」之嚆矢也矣!名「爝火」者,深慨夫三王臣庶以明末余生窃不自照,妄想西升东坠,速取灭亡,为可哀也!

  大清乾隆十三年六月望前二日,云墟散人李天根书。
 

引用书目

  忆自丙戌之春,同人集惜字会,以素纸刷虫鱼草木花板,装钉成本;请同人向街市村落,与妇人女子换夹针线破书。至岁终,检阅一过,凡学堂书及坊间印行者,付之一炬;间有稗官野史、弹词小说、阴果谤揭目所未经见者,无论抄本椠本、断简残编、有头无尾、古事今事,取文理通晓者录存之。如是者数年,共成千五百余种。又于书坊败纸中,搜得计六奇氏「南、北略」草稿,亦残缺失次,涂乙勾补,字迹漫灭,卒难句读;取他书印证,以意会通,叙次成帙,而缺「南略」一卷至六卷。

  丁卯季秋,花渡毛子蓁芟过予草堂;予出「乐府」数种相商确。中有「李云娘」一剧,系明末时事;因问蓁芟:『弘光、永历始末,未能深悉;子知之乎』?蓁芟笑谓:『尔书名刺拜我为师,我一一告汝』!予曰:『嘻!吾学诗、学文、学长短句乐俯、学医、学书、学画、学稼、学圃,未当从师;今为是区区者,称尔门弟子耶?速去,三日后刮目来见』!蓁芟拂衣起,攫予「白头花烛」去。予因翻「明史」、「横云山人集」、「明纪纲目」,起自甲申、止于壬寅,编次成卷;复抽绎前所录群书,并向诸友人借抄秘本附丽之。凡七阅月而告竣。蓁芟携「白头花烛」复至,脱帽掀髯抗声而言曰:『吾刮目来矣!阿蒙究竟何如也』?予出是编夸示之。读未终卷,咤曰:『吾久欲撰次此书,不意尔先着鞭;吾当尽焚其稿,稽首称弟子矣』!相与抚掌大笑。然是编非羞萋芟一激之力,不能成也;予不敢没其实,故详着之。

  昔朱竹垞撰k「日下旧闻」,无一字出之于己;予于是编,亦仿此意,誓不杜譔一字。因将所引用群书,列之于左。然予家鲜藏书,取裁无所;足不出户,闻见奚从?挂一漏万之讥,有所不免。尝闻王荆公选「唐百家诗」,就宋次道家所藏者精择之;明知未备,而曰:「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而吾亦曰:「欲知弘光、永历事者,观此足矣」!「御览资治通鉴明纪纲目三编」「明史」(李光地奉敕譔)「三藩纪事本末」(青浦杨陆荣采南)「横云山人集」「王鸿绪譔)「通鉴纪事本末」「绥寇纪略」(吴梅村伟业)「大事记」(沈国元)「甲乙事案」(竹坞遗民文秉荪符)「先拨志始」(文秉)「明末五小史」(王氏三余集)「明季遗闻」(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