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县  有朝鲜 辽东十八县 有安市 独眞番去长安七千里  临屯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金仑所谓我国界内不可得 当在今宁古塔等地者是也  由是论之 眞番 临屯汉末卽入于扶余 挹娄 沃沮 扶余五而沃沮四 或变而为勿吉 变而为靺鞨  变而为渤海 变而为女眞 按渤海武王大武艺答日本圣武王书有曰 复高丽之旧居  有扶余之遗俗 以此推之 汉之四郡半在辽东 半在女眞 跨踞包络 本我幅员 益可验矣 然而自汉以来 中国所称浿水不定厥居 又吾东之士必以今平壤立准而纷然寻浿水之迹 此无他 中国人凡称辽左之水率号为浿  所以程里不合 事实多舛者 为由此也  故欲知古朝鲜高句丽之旧域  先合女眞于境内 次寻浿水于辽东 浿水定 然后疆域明  疆域明 然后古今事实合矣 然则凤城果为平壤乎  曰此亦或箕氏 卫氏 高氏所都 则为一平壤也 唐书裴矩传言高丽本孤竹国 周以封箕子 汉分四郡 所谓孤竹地在今永平府 又广宁县旧有箕子庙 戴冔冠塑像  _皇明嘉靖时毁于兵火  广宁人或称平壤 金史及文献通考俱言广宁 咸平皆箕子封地 以此推之 永平 广宁之间为一平壤也 辽史渤海显德府本朝鲜地 箕子所封平壤城 辽破渤海 改为东京 卽今之辽阳县是也 以此推之  辽阳县为一平壤也 愚以为箕氏初居永广之间 后为燕将秦开所逐 失地二千里 渐东益徙 如中国晋宋之南渡 所止皆称平壤 今我大同江上平壤卽其一也 浿水亦类此 高句丽封域时有赢缩  则浿水之名亦随而迁徙 如中国南北朝时 州郡之号互相侨置 然而以今平壤为平壤者指大同江曰  此浿水也 指平安 咸镜两界间山曰 此盖马大山也  以辽阳为平壤者指蓒芋泺水曰 此浿水也 指盖平县山曰  此盖马大山也 虽未详孰是  然必以今大同江为浿水者 自小之论耳 唐仪凤二年 以高丽王臧 {高句丽宝藏王高臧 } 为辽东州都督 封朝鲜王 遣归辽东  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  由是观之 高氏境土之在辽东者  唐虽得之不能有  而复归之高氏 则平壤本在辽东 或为寄名 与浿水时有前却耳 汉乐浪郡治在辽东者 非今平壤 乃辽阳之平壤 及胜国时 {王氏高丽} 辽东及渤海一境尽入契丹  则谨划慈 铁两岭而守之 幷弃先春 鸭绿而不复顾焉 而况以外一步地乎 虽内幷三国  其境土 武力远不及高氏之强大  后世拘泥之士恋慕平壤之旧号 徒凭中国之史传 津津隋唐之旧迹曰 此浿水也 此平壤也 已不胜其径庭  此城之为安市 为凤凰 恶足辨哉 城周不过三里 而砖筑数十重  制度雄侈 四隅正方若置斗然  今裁半筑  则其高低虽未可测 门上建楼处设云梯  浮空驾起  工役虽似浩大 器械便利 运甓输土皆机动轮转 或自上汲引 或自推自行  不一其法 皆事半功倍之术  莫非足法 而非但行忙 难以遍观 虽终日熟视  非造次可学 良可叹也 食后 与卞季涵 郑进士先行  康永泰出门揖送  颇有惜别之意 且嘱归时当値冬节 愿赍赐一件时宪  余解给一丸淸心 过一铺  挂一面金书当字牌 傍书惟军器不当五字  此典当铺也  有数三美少年走出铺中 遮马请少刻纳凉  遂相与下马随入 其凡百位置 更胜康家 庭中有二大盆 种三五柄莲子 养得五色鲋鱼 少年手持掌大纱罾  向小瓮边舀了几颗红虫 浮沉盆中 虫细如蟹卵 皆蠕蠕 少年更以扇敲响那盆郭  念念招鱼 鱼皆出水呷沫  日方午天 火伞下曝 闷塞不可久居 遂行 与郑进士或先或后  余谓郑曰 城制何如  郑曰 甓不如石也 余曰 君不知也 我国城制不砖而石 非计也 夫砖 一函出矩则万砖同样 更无费力磨琢之功  一窑烧成万砖座得  更无募人运致之劳 齐匀方正  力省功倍 运之轻而筑之易 莫砖若也 今夫石 劚之于山当用匠几人 辇运之时当用夫几人 旣运之后当用匠几人以琢治之  其琢治之功又当再费几日 筑之之时 安排一石之功又当再用夫几人 于是削崖而被之  是土肉而石衣也 外似峻整  内实臲卼  石旣参差不齐 则恒以小石撑其尻跗 崖与城之间实以碎砾 杂以泥土 一经潦雨 肠虚腹涨  一石疏脱 万石争溃 此易见之势也 且石灰之性  能黏于砖而不能贴石  余尝与次修论城制  或曰 甓之坚刚 安能当石  次修大声曰 甓之胜于石 岂较一甓一石之谓哉 此可谓铁论  大约石灰不能贴石  则用灰弥多而弥自皲坼  背石卷起 故石常各自一石而附土为固而已 砖得灰缝 如鱼鳔之合木 硼砂之续金  万甓凝合 胶成一城 故一砖之坚诚不如石  而一石之坚又不及万砖之胶  此其甓与石之利害便否  所以易辨也 郑于马上伛偻欲堕  盖睡已久矣 余以扇搠其胁 大骂曰 长者为语 何睡不听也 郑笑曰 吾已尽听之 甓不如石 石不如睡也 余忿欲殴之  相与大笑  至河边得柳阴纳凉 五道河  五里之间一台子 所谓头台子 二台子 三台子  皆烽堡也 砖筑如城 高五六丈 正圆如笔筒 上施垜堞 多毁坏而不修葺  何也 道傍或有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