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译署(三月十一日亥刻)

  议台湾抽厘宜划口界(三月十八日)

  寄台抚刘省帅(三月十九日戌刻)

  寄译署(三月二十三日酉刻)

  寄旅顺丁琅提督(七月初四日申刻)

  寄台抚刘爵帅(七月初六日巳刻)

  寄台抚刘爵帅(七月十三日午刻)

  速寄威海卫丁提督(七月十五日申刻)

  台抚刘爵帅致译署(七月十九日申刻到)

  台抚刘爵帅来电(七月十九日戌刻到)

  寄海署(七月二十一日辰刻)

  寄海署(七月二十五日酉刻)

  京局寄交直隶臬司周(八月初四日辰刻)

  丁镇由基隆来电(八月初四日申刻到)

  寄烟台盛道、沪局马道(八月初五日亥刻)

  寄烟台盛道(八月初八日亥刻)

  盛道来电(八月初九日未刻到)

  寄海署(八月十九日辰刻)

  寄烟台盛道、沪局马道(八月二十一日辰刻)

  海防用款立案折(八月二十日)

  寄台抚刘爵帅(八月二十一日辰刻)

  寄烟台盛道(八月二十三日戌刻)

  盛道来电(八月二十三日亥刻到)

  覆烟台盛道(八月二十四日午刻)

  台北交丁提督(八月二十六日巳刻)

  盛道来电(八月二十七日辰刻到)

  覆丁提督(八月二十八日午刻)

  寄译署(九月初六日未刻)

  寄台抚刘爵帅(九月初八日未刻)

  寄译署(九月初九日戌刻)

  寄译署(九月十二日辰刻)

  译署来电(二月二十五日酉刻到)

  奉旨,本日据总理各国事务卫门奏,台湾设局抽收洋商厘金,与约不符,请旨遵办一折。台湾为通商口岸,洋商应完出口正税,向不抽厘,既据该使臣等屡次据约陈情,着刘铭传将抽收洋商厘金一事,即行停止。至该省应如何征收落地税厘,着另行设法办理,总应征之华商,彼自无所借口。钦此。即转电台抚。

  寄译署(二月二十六日戌刻)

  台抚刘电覆,台湾现办章程,洋商完子口半税,并无洋厘名目。现在各使既向总署无理取闹,祗可就华商另行设法。至全台除沪、打二口外,不能皆作通商口岸。洋商入内地买土货,并无不应领三联单之约。台湾釆办樟脑,向章有三联单。此二层应请总署坚持成约,不可游移,致碍大局。出口半税必得照约完纳。赫德屡次来商,要将全台厘卡撤去,华、洋商人统归新关完纳出进子口半税。以事关大局,不敢擅允。洋商既不肯完出口半税,何以又肯完进出口两道税?情形可疑。台南洋商完税两年并无异言,自赫德来商后,各使忽然阻挠,恐系赫德鼓惑。除钞赫德章程详细函复总署,先此电复云。

  寄台抚刘省帅(二月二十八日亥刻)

  总署来电,洋商入内地运货,应领联单,纳子税,不领单则抽厘。各国所谓违约者,以台湾系通商口岸,在该处运出口,不应领单完税,亦不完厘。此专指府城而言。若入台湾内地及他处向不通商口岸,仍应照约办理。至樟脑出在台湾内地,自应领单完税。但彼欲援向章,阻我官收,尚当与之力辩。即转电台抚云。

  寄译署(三月初一日未刻)

  台抚刘电覆,通商口岸系指台湾府城口而言。此口字确有界限,非仅府城二字所能浑括。且恭绎谕旨,府城口三字俱无。又专提正税,未将领单半税一层带叙,恐洋商藉为口实,应请总署照会各使时,将府城口并半税二节分晰补叙,免致争端,余容另函布达。请转电总署云。

  寄台抚刘省帅(三月初二日申刻)

  总署覆电,凡通商之处,无论是城、是镇,皆为口岸。通商口岸抽华商厘金,原与洋商无涉。若货入洋商手后,只应完一出口正税。至领联单纳半税,系指往内地贩运土货而论。所谓内地者,离约内指明口岸外皆是也。来电似误会。即转电台抚云。鸿查原约,台湾府城口字样,本属牵混,开办后又未将口界划明,遂认台湾府城为口岸,必令在台府完半税,恐办不到。至洋货免收厘,烟台会议第三端,则以各口租界为免收厘金之处,又当分别。

  寄译署(三月初二日申刻)

  顷冬电已转台抚。惟查原约,台湾府城口字样,本属牵混,开办后又未将口界划定,以致误认府城为口岸。然如登州、潮州、琼州、天津,皆有府城字样,究各另有通商埠也。烟台会议第三端,英使声明准以各口租界作为免收洋货厘金之处,可知租界以外洋货厘金、土货半税皆可分别征收。台湾府城内并无租界之名,祈查酌辩论。

  寄译署(三月初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