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虽老同盟亦无多知者,专以暗诛侦奴为事。陈君比邀同盟会旧同志,乔宜斋仇亮王延祉杜羲杨树楷华世中何子奇等发起之,旋价郑先声陈墨峰唐声海等数十猛士加入焉。时端方遣捕杨烈士恢之,刘祝三至东易名金寿山,计在诱陈。陈遣血党唐声海至日本警署,以刘犯烟禁告密囚毙之。捕郑烈士先声之朱孟廉者,端方先使至东诱陈君及刘君揆一吴昆者也。陈察其奸,乃下诛奸状于血党。未几,朱遁郑被朱诱捕,旋血党中人以反间计诛之。徐锡麟剌恩铭之役,血党中人陈墨峰烈士之功为多,遂同以身殉。晋秦燕鲁北方诸大革党,陈君无不结识者。仇亮至晋益加联络,遂合吴禄贞有石家庄之大举,事泄,吴剌而仇南图。血党中乔宜斋以留英学生归,孙中山价法国大革命友人,遍游东南十数大省,以外宾鼓吹中国革命,乔君任舌人。陈君所建长江各机关,多所接洽。此行影响四方,尤大且远。东京神田启智译社者,湖南留东革命同志机关,而克强所常往来者也。陈君与血党王延祉及同盟会员柳聘农居之。陈与王尝于同盟会物色血党人物,遴择甚严。萍醴之役,陈君与邓恢宇郑先声等请于中山,以金遣血党杨树楷归应。事败联长江会党返东。杜羲青年而好侠,陈君为满廷大索天下。自丙午由湘出亡,十年未至北京。羲乃与陈友李烈钧商震景定成及,华何等尝于国内有所计划,遥告陈君羲,又尝约马杰首领与陈君会焉。
  中山之返国也,政务上多所擘赞,偕赴武昌议大政。陈君又于沪宁间,组织政团,辅赞宋教仁筹立南京新政府,谋牵制清廷兵力。遂冒寒率死士杜羲等赴大连奉天一带,组织胡子队,力备南征。部署已定,以和局成,遂罢。旋与张继往返沪宁调和南北,融化党见,以谋统一之局。中山又以陈君为首创上海同盟会之旧人,特委其与于右任姚勇忱黄郛褚民谊等,重新组织光复后之沪同盟会。是为陈君手建沪同盟会之第三回也。陈君极力组合,部伍再整。适中山邀同赴鄂,陈君遂托姚等坚任其事,即前国民沪党交通部是也。
  迨共和告成,政府成立。决计归养,寸职不居。黄克强宋钝初电湘都督及特别临时省议会,举为参议院议员。于时风雨飘摇,上下惶惑。陆君决大疑,定大计,议论锋出,不苛举细故。所争皆卓荦大政,临时不挠,国基渐固,其被举总理中央共和纪念会也。招徕蒙藏大活佛,导以五族共和之义,各喇嘛洗心倾向,深得其力。而共和之思想,愈以深灌入人心者。以此张方惨杀之案起,天下汹惧有功者人人自栗,几有拥兵自卫之势。大局将裂,岌岌堪虞。自中山入京,群疑涣释。自陈君提出十大罪,查办黎副总统,政府为之失色。而起义诸首领,始信监制政府,吾国有人,猜疑顿释,南北翕然矣。
  先是陈君随中山赴鄂,副总统招宴数次,互表政见,意气隆洽。及张方案出,陈君毅然诘难,声震全国。其不顾私交,急公好义如此。查办案卒未再提者,一以黎公镇服东南,令政硕望,可望恢复议员本如日月之大公,毫无成见。一以中山夙与陈君善,坚嘱暂止是案,皆为国计。而大局隐赖维持,固彰彰在入耳目也。陈君十年来,尝任同盟会鼓吹部部长,及文事部长职,著述腾达中外。若手创之《汉帜》、《洞庭波》(陈出亡后宁调元以与陈共事《洞庭波》入狱)诸书,及各革命杂志日报之文,莫不飞扬跋扈,异论息喙。《汉帜》者,七年前鼓吹革命最有力之杂志,陈君首与同志最初发明国旗以名书。今五色旗所本也,输入内地军界甚多,影响尤速。出数期,清廷大震,通饬各疆吏严缉陈君,而书被禁焉。且著有政治专书数卷,诗四卷,文六卷,均待梓以行于世。陈君久以文名著,海内外革党各文报咸倚重之。所作甚富,鼓吹最力,旋以文字效力已著,专注实行。后克强嘱作文《天讨》,太炎请作文《民报》,易本义陈恺梁由瓜哇三宝垅招办报,田桐由南洋延主笔《中兴报》《汉文报》,商震蒋卫平由吉林招主《长春日报》,景定成由京请作《国风日报》,王用宾杜羲由晋请往理《晋阳公报》,于右任由申屡招主笔《民吁》、《民立》。
  陈君方有事于沿江沿海之实地号召,未兼应也。去岁与京内外报馆同志八十余家,创办新闻团,陈君被各报票选为团长,海内舆论渐归一致。常与东西各国新闻记者及名流往来,发挥政见,化除国际误解。广联国民外交,极有影响。于承认问题,此其落落大者也。当同盟会之在东京也,其时宋教仁、张继、汪情卫、胡汉民、陈天华、田桐、景定成、黄侃、汪东、景耀月、汤增壁、雷昭性等,方挟文字鼓吹革命,标徽树帜。陈君相与角逐驰骤,争盟文坛。海内外知名,罔敢睥睨。由是订交逾密,而孙黄以获诸君子赞助,内部益坚实不可摇撼。党势渐扩,宋陈分途回国。宋君奔走台湾奉天大连,陈君同时有胶州青岛山东沿海一带之联合。临行相约为拊背扼吭,直捣燕京大计。
  寻各以事败,相率返东。宋至陈寓桑原馆把酒献欷。时白逾桓入狱,宋与吴昆脱归,陈君与陈干被德人与清吏察觉而败也。武汉起义前数月,陈君数秘函教仁于沪上,筹画进行。及南京新政府成立,教仁草创法度,经纬万端。招陈君往来上海松崎洋行南京龙公馆之间,建国大猷,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