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糠图添入中间亦是劝化女人一妙法此三图可不必写字一看便知。又拔舌图。逆媳变牛图亦妙】
  一残书间有篇帙稍完听人领回诵读者。每大小本缴钱三五文。【善书可重订送人】
  一会中事宜。凖依成例。或因时制宜。不无增损。各友虚中合议。择其尽善者行之。其有一二人私见。不得冐昧竟行。
  一收买字纸除本局拾遗人外。凡有字纸到局不拘远近。多一例收买。原例以每月十一日为收买正期。在会各董务。宜到局监督。检摄焚化。无得托故不到。
  又另设拯秽会。凡城中垃圾灶灰每有乡民买去城北沿河一带。为积灰基。地主收地场钱。其中。字纸及米粒布号零杂遗弃者不少。局中公议令收灰人。细心检出交地主。着地主五日一缴到局。量给价钱。此举极善。盖必如此而惜字之法乃详且备也。有心人幸留意焉【惜字须于此等处留意常郡此局新设至收买之期并请委员到局以警不法者周详审密煞费苦心最可取法各州县皆宜倡举】

  △拾字用器说(式附)

  铁钳 纸帖恒在高墙。仰揭颇艰。用钳期手腕灵便。无不及之虞。然宜轻而不宜重。欲以便运掉也。 钳长一尺六七寸。重十两许。式类烛剪。而口则似镊。相关须紧。顶上尖锐有锋。又可当铲。高平匠人能为之。 小铁钳专拾街缝遗谷【小铁钳式如揭镊】
  铁铲 纸帖陈朽难揭者。宜轻轻铲下。勿动墙土。致杂入泥灰。并紧承以小篾箕。勿使零星散落秽壤。反增亵渎铲长四寸。柄居其半。口广三寸。略如马蹄刀式【如有纸帖门板上者另用角片铲之不伤门板 角片即以漆匠之角匙为之】 ○【或铁铲外套以皮壳口略宽以盛落字。根处扎紧便可不用篾箕极为轻便。】
  篾箩 箩以盛字。勿过大。即遇隘巷仄径亦可随身携往盖字纸之由于检拾者。纵穷日之力亦不能多。即此已足收贮。倘身带巨器重滞不便。且生彼贪多满载之心。必挨门搜索现存字纸。置正课于不问矣。 箩深一尺许大亦如之。上有提绊周围及底盖皆用篾细编夹以油纸。以防遇雨浸湿。
  篾箕 说见铁铲。 箕长不盈尺。口广八寸。箕唇不用篾扎。以便紧贴壁上。字迹不自隙落下。
  竹筒 纸帖干粘难揭。用筒蓄水。以棕帚蘸刷潮透揭取。 筒长一尺五六寸许。用极大毛竹截成。上贯以绳。便于携带
  棕帚 说见竹筒 长一尺四五寸。竹柄编棕为帚。广狭视筒口。以便容纳【或用筅帚洒水亦可】
  布袋 字迹从秽处得者。勿和入箩内贮袋收归漂洗晒干。另焚。袋用小布一尺三四寸缝之。 小布袋专贮遗谷。【约四寸长三寸阔】
  絮袄 冬日给之。拾字不避寒暑。御之不可无具也 用新棉一斤有余。照袄式弹成。上漫棉纱以布缘其领口襟边所谓着肉絮也。
  草帽 夏日给之
  箬帽 以御雨。雨中字迹易至漂没。而亦以被雨湿透。转易收揭故惟大雨宜避。至雾淞小雨中最为紧要工夫
  钉鞋 说见箬帽
  去岁孟夏重举惜字拾遗会。匝岁规模觕立。四方颇来问其式法。会中所立规条业已刊布然其各式未详其说。视之未如指掌之瞭犹不足请正于 海内诸君子也。爰就应用各物。稍缀数言于下。

  △附惜字五法【常郡有惜字劝戒录一书板藏清秘阁最为详备此亦其中摘出者】

  一日涤秽 昔西冷袁上珍梦械见王天君责以焚烧秽字之罪。设有不洁字纸须用清水涤去泥秽再换水入香末少许逐一洗过。收置竹筐曝干另烧。冬日恐易结冻。宜用炉火烘干。焚后将灰别贮。勿与净灰搀和。涤字之水以极细罗筛。沥取泥滓。恐其中尚有纤悉剩字亦必拣出。一概烘曝。不得随便倾泼。听其流入秽处也。近水口者。即将沥过之水。挑送大河。离水稍远者势难挑送亦当倾向净处。如此慎重。方为实心奉行。
  二日贮灰 昔槎溪朱宁约勤于学字。焚灰辄弃散不加珍惜至罚减寿算。夫五福以寿为先。不惜字灰。罪罚且当如是。可不悚然警惕乎。曩寺尝与友人面试。取洁白纸张于背风处焚化。既成灰矣。验之字迹宛然。不过比前缩小耳。又如疏文符箓每至焚后方有灵应。可见字虽烧灭鬼神视之依然字也。况十斤字纸。烧灰不上一斤。是少许之灰。实有无数之字。务宜敬谨存贮汇送江流不得随便抛撒致干罪戾。
  三日建炉 字炉宜制造净院祠宇为上书馆次之。四周缭以短垣。使与外方间隔。垣之侧设木门。常时扃闭之焚字则启。炉底垫砖一层令字灰不沾泥土。炉口用铁门一扇。化字时将门拽开。俟字入点火引着数处。即将门关上其纸自烬。两旁气孔不必过大。只要透得烟出。又须稍为曲折。纵有风吹隙。亦不能扬灰。倘居家不能建炉者。焚时宜用镇江烧酒坛坛口覆以瓦。灰不飞。火不熄。焚处宜在净室不宜露天。恐热灰见风易为吹散若并无净室。必须露天。又当俟无风天气方可焚化。
  四日出灰 积灰既多。须将灰内或有未烬之字纸拣出与后来字纸。一总再烧。其余净灰须用清水缓缓向炉内浇湿用长柄铁钉爬即在炉内拌匀如此则灰不扬起炉外用大匾一个将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