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等幸托儒门。幼承师训。耳提面命感培植于当年茹苦食贫。藉束修为活计。乃或荒功旷课。半生之孤负良多。或弄月吟风。实地之功修转懈。积诸过咎。敢期名列于 桂宫。无限悚惶。每恐灾临于芸馆。况逢刼运尤切忧危。念教学之弗诚。致生徒之多误。明知蒙童求我终身之成败攸关。无如习俗移人小学之功夫未讲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况多不堪自问之端立天地间奚以对人尤切追悔无从之惧始悟名场蹭蹬尤有由招尚虞晚景颓唐祸将难逭青毡坐老朱衣何日点头白屋穷愁黄榜伊谁居首思忏罪必先补过非立功曷克回天爰敢同矢寸忱供伸微愿怜贫户读书之苦入塾不过数年悯乡人赋性之愚讲解尤宜及早训不先乎孝悌何能培厥根基学不切于身心奚自端其蒙蒙自今砥砺。各愿勤修。期回刼海之澜。皆种砚田之福吐我莲花之舌敢辞午夜勤劳开伊茅塞之心不负丁年占毕言能醒世。虽浅近亦何伤。念可。对神。即迂拘而奚害为天地弥一分缺憾即于 国家培一息太和但期激发天良已足导迎善气庶几是邦子弟。都成玉琢金相。吾党人文。从此鹏抟鹊起。或有分非讲席。职异师儒。苟存化俗之心。亦植斯文之果。为此择于月之某日。约集同人恭就某宫斋沐。焚香。恭叩文昌□潼元化帝君慈座下。拜礼 玉局心忏。倡举惜字纸毁淫书善会。叩首 案前。共坚誓愿自今以后。各愿尽心教学。实力奉行断不以初学童蒙不与讲教。庶凭晚盖。冀赎前愆。如渝此盟。惟 神是究伏乞  恩赐鉴格谨疏。

  ○蒙馆条约

  卷十之六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发蒙。童年治事耳。而、系之曰圣功。则知先入者为主。少成者性。关系正非浅鲜。是在于蒙馆师之善为造福矣。述蒙馆条约

  训蒙条约
  续神童诗(梁溪寄云山人编)

  △训蒙条约

  子弟读书。务要读得极熟。于生书、则限定课程。于温书、则严于背诵。一字不许差落。切勿贪行数之多。
  子弟八九岁稍有知觉。即宜开讲小学。虽每日自有讲书正课。然宜检出一二条。与他讲究。或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日记故事、果报等书亦好。然须覆讲。
  子弟极幼者。每晚、亦讲家训格言。随其质之高下。即一二行。或两三句亦好。总以还讲为要。
  凡书史中淫秽之事。切勿向后辈谈及。诗词中香艳之句。亦勿选与生徒读。
  精选古今名人劝孝诗。多则五六十首。少则二三十首。初讲字面。继讲意义。使之朝吟夕诵。或亦可触发其天良。近刻有续千家诗可读。
  早起必洗手。然后开卷。学徒出恭后。亦必命洗手。然后开卷。
  家塾中、须常悬圣像。俾学徒朝夕拈香致拜。或悬天地君亲师五大字早晚作揖。亦可。
  为人师者。切忌误人子弟。无功食禄。天谴所必加。且训徒以德行为先。文艺次之。有文而无行。虽得功名仍于处世保身治家之道。一无可取。是亦误人子弟也。试思之。
  沈潜高明子弟之质不同也。而总宜先教以敬父母。敬伯叔。敬兄长。能遵此者。其在家塾中、自彬彬有礼。不至或慢其师。
  教徒更宜加意者。寡妇之子。单传之子。及乃父本不识字、而勉力读书之子。
  子弟读书。有初则艰于上口。后则渐有会心者。切勿因读质稍钝。弃之而不留心。
  教徒须如教子一般。每日自问教子能尽心。教徒亦能尽心否。庶乎不欺。
  每年须将到馆日期。逐日记账。总之多坐几日。方是体贴人情。
  处馆者、固宜不涉世务矣。然自身亦须保养。不可使之多病。益多病。则或作或辍。到馆之日必少。即欲尽职。亦焉能尽职。
  塾师偶然解馆。属在东翁。有将子弟之书。抽出几处。命他背诵。而子弟竟不能背诵者。原其故。由每日专贪行数之多。而其实出于强记也。强记之书。三四日犹可。数日后即背不出。一二月后。竟差落异常矣。故与其于未读者。务使之多。孰若于已读者。务使之熟。
  寄膳生徒。为师者更宜经心。葢子弟在家。内有父母。外有兄长。俱得加意管束。而至于附出。则种种托之先生。一出一入。学徒之成败系焉。岂可不刻刻防闲。
  教徒又宜相体裁衣。在其家为功名计者。固宜多读经书。或有三年五年。即要经管家务。及学习店业者。则宜每日多限字课。临帖钞书之外。或教之信札。或教之帖式。或教之算法。及杂字簿。惟谨守家规。与娴习礼貌。则士农工商无二理也。
  尔汝之称岂可施诸尊长。而粗心者往往失检。学徒初识字时。即以此为戒。

  △续神童诗(梁溪寄云山人编)

  梁溪寄云山人编
  天子重英豪 诗书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为善最为高
  第一当知孝 原为百善先 谁人无父母 各自想当年
  十月怀胎苦 三年乳哺勤 待儿身长大 费尽万般心
  想到亲恩大 终身报不完 欲知生我德 试把养儿看
  精血为儿尽 亲年不再还 满头飘白发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