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卷二疆域编,民国二十四年,宋哲元、梁建章主修)  (2) 扼胡岭,即野狐岭。王国维先生说:「野狐、扼胡,一声之转。今地位于现在张家口西北六十里,膳房堡的西北二里许。高约一千一百八十余尺,面积约五千一百平方尺。有大水泉,可以灌溉少数山地。」一二二○年全真教第二代大师邱处机奉召西赴中亚,所著西游记中,曾说到当年经过野狐岭的情形。「(庚辰)(一二二○)二月十日,宿翠■〈巾屏〉口,明日(十一日)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可与此处所述,互相印证。又,读史方舆纪要(十八)说:「野狐岭,在万全卫(今张家口西北三十里万全旧城)东北三十里。势极高峻,风力猛烈。雁飞遇风,辄堕地。」十三世纪蒙古,女真两民族接触之初,曾决战于此。元史(一一九)木华黎传:「金兵四十万,陈于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筑马横戈,大呼陷阵;帝(成吉思汗)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堡名,位置在万全旧城的西方),僵尸百里。」金之精兵,几全殁于此役。】 。

  3.孛落以北的沙陀

  下有驿曰孛落 【孛落驿,札奇斯钦认为「孛落」似为蒙古文Boro的译音。蒙古话Boro(孛落)是黄黑而没有光泽的颜色,即是文言中的褐色。通常也用作褐色土地的地名。】 。自是以北,诸驿皆蒙古部族所分主也;每驿各以主者之名名之 【这里所说,是张德辉综合在草地所见十三世纪蒙古部族住居生河情形的一种判断。兹汇集所知汉文史料,可与此节比较说明者如下,以资研究:  (1) 黑鞑事略(第二十七节,)彭大雅说:「 【(草地)】 置蘸 【(站)】 之法,则听诸酋,头项(即投下)自定差使之久近。」  (2) 同上节徐霆补充说:「霆所过沙漠,其地自鞑主、伪后、太子、公主、亲族而下,各有疆界。其民户皆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马妳为差发。盖鞑人分管草地,各出差发,贵贱无一人得免者。又有一项,各出差发为各地分蘸中之需,上下亦一体,此乃草地差发也。」  (3) 后汉书(九十,百衲本)乌桓传:「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东开向日。……有勇健,能理决斗, 【(争)】 讼者,推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姓氏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  (4) 元史(一一八)特薛禅传:「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岁甲戌(一二一四),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原注说:「农土犹言经界也。」也就是元初通常所说的「分地」。就上所引史料与此地所说,互相比较,则知一、二、四所说,均与纪行所说符合,且互相发明。至于第三后汉书乌桓传所说,虽因时代过久,与纪行所说不甚接近,然每驿各以主者之名名之,则与古代游牧旧俗,犹有因袭的关系。】 。由岭 【(扼胡岭)】 而上,则东北行,始见毳幅毡车 【毳幕毡车解:  (1) 毳幕当指蒙古包而言。它是一种在蒙古通行的活动房屋,用一种可以伸缩的木制品作为墙壁及顶棚,中有支柱。顶棚上及周围,均覆以羊毛毡,以障风砂。夏季覆一层,冬季则覆以二重,或三重,以保持室内的温暖。  (2) 毡车,就是蒙古秘史(旧名元朝秘史)中所说的黑车子;也即是用一匹马所拽的简单车辆,棚上覆以毛毡。据记载所述,古时多用黑色毛毡,今则多用白色。但习惯上仍然叫这种车是Kara Terge. (Kara是黑,Terge 是车子)意思即是「黑的车子」。(札奇斯钦)】 ,逐水草畜牧而已,非复中原之风土也 【长春真人西游记:「北度野狐岭,南望太行诸山,晴风可爱。北顾但见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绝矣!」正与此记所说相符合。(已详上文第二节)】 。寻过抚州 【抚州,契丹时建立,金因之,治柔远县。元初亦曰抚州,后改为兴和路,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改为兴和守御千户所,以重兵驻守,与开平(多伦西南,地名大辞典说是在东南,似不合)对峙。永乐二十年(一四二二),蒙古阿鲁台袭陷其城,明因移守御所入宣化府城中,遂弃其地。故城在今多伦旧开平(上都)西南四百余里,去宣化府三里余里。长春真人西游记说:「北过抚州,东北过盖里泊,始见人烟。」则抚州在当年(一二二○)的荒凉,已可想见。】 ,惟荒城在焉。北入昌州 【元史(五十八)地理志(一)宝昌州;「金置昌州,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一二六二)隶本路(兴和路),置盐使司。延佑六年(一三一九)改宝昌州。」今即察哈尔省的宝昌县。口北三厅志(三)古迹:昌州故城下说:「案昌州,以金史(二十四)地理志(上)考之,当在抚州之北。」正与张德辉所记符合。又三厅志引杨奂诗曰:「北界连南界,昌州又抚州。月明鱼泊夜,霜冷鼠山秋」则昌州在抚州以北,更可证明。】 ,居民仅百家;中有廨舍,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