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金诗记事(七)与顾嗣立元诗选癸集皆录其诗。他是金季的名士兼显宦,官至枢密院判官,与闻政事,故世人以「白枢判」称之。与兄君举都是元遗山的好朋友;遗山文集中与文举唱和的诗,有: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五首(卷一)、同白兄赋缾中玉簪(卷二)、围城病中文举相过(卷八)、镇州与文举百一 【(王鹗)】 饮(卷八)、和白枢判(卷十)、与枢判白兄(卷三十九)等篇。遗山文集(卷二十四)中的善人白公墓表、南阳县太君墓志铭两篇,即是专为文举父母所作的。王博文天籁集序云:「元白为中州世契,两家子弟,每举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来。」秋涧大全集(四十八)史忠武公(天泽)家传说:「北渡后,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贤乐善,偕来游依,若王滹南(若虚)、元遗山(如问)、李敬斋(治)、白枢判(华)、曹南湖、刘房山(伯熙)、段继昌、徒单颙轩(公履),皆为料其生理,宾礼甚厚。暇则与之讲究经史,推明治道。」可知金朝亡后,文举也是曾寄居史天泽幕府中的。张德辉为史氏亲信,且与雷、李、元、白为讲习密友;他是荐举白氏是很自然的。(以上萧启庆)从吾按:白华在金哀宗时代参议军事,多所建白,地位甚为重要。金史(一一四)本传说:「哀宗北走未成,兵溃。至归德(今河南商邱)后,白华被派赴邓州(今河南邓县)求援兵。会邓入宋,华亦从至襄阳,后又归北朝。士大夫以华夙儒,贵显,国危不能以义自处为贬云。」由是知白文举也是当时才智之士,张德辉推重他是有道理的。他的不再出山,当与他曾经贵显有关。  (2) 高鸣:元史(一六○)有传,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即元好问)上书荐之。诸王旭烈兀(世祖母弟,为波斯伊耳汗国的创建人)将西征,闻其贤,遗使者三辈召之,鸣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世祖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至元五年(一二六八),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十一年(一二七四)病卒,年六十六。  (3) 李盘:真定名士,元文类(十一)曾有所撰太保刘秉忠赠谥制、与左丞董文炳赠谥制,可知他也是与闻次要的朝政的。元史(一二六)廉希宪传说:「真定名士李盘,尝奉庄圣太后(忽必烈的母亲)命侍阿里不哥讲读。既构乱北边,遣脱忽思发兵河朔,怒盘不附己,械之。希宪访盘于狱,言于世祖而释之。」惜元史无专传,对他的行事所知不多。  (4) 赵元德:金御史,见元遗山集卷十,有「赵元德御史之兄七衮之寿」诗可证,惟事迹不详。  (5) 李进之:也见于元遗山诗文集卷十二(有李进之迃轩二首),事迹也不详。  (6) 郑显之、李涛事迹,待考。】 。陛辞,又陈尊耆德,任元辅,择人材,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用度, 【(本传作节财用)】 规戒于 王。公在朔庭期年,每进见,延访圣人道德之旨,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详明切直,多所开悟。故呼字赐坐,赉赐之礼殊渥。

  13.北游印象总记

  仆自始至迨归,游于 王庭者凡十阅月 【张德辉是丁未(一二四七)年阴历季夏六月,从正定赴外蒙古西库伦(和林)的。第二年戊申(一二四八)四月以后陛辞,复回内地。纪行作于戊申(一二四八)年的六月十五日,前后历时共一年零十余日。文中说「游于王庭者凡十阅月」是路中行程,并未计算在内。】 。每遇燕见 【(私下会见)】 ,必心礼接之。至于供帐、衾褥、衣服、食饮、药饵,无一不致其 【(??欠)】 曲;则眷顾之诚可知矣 【自「每遇燕见,必以礼接之」,至「眷顾之诚可知矣」,叙述忽必烈王庭(帐殿)招待各地所邀宾客的一般情形,甚佳,而且极为重要。招待的项目中,提到衾褥、衣服、食饮,这都是从内地到草原社会,从住土房子,转换到住帐蓬(蒙古包),极端需要的。内地与蒙古地域辽远,生活上既有差别,则招待迎送,自当加以注意,不应忽略。惜各书为高文典册的虚名所误,日常重要活动,都认为俚俗,未加记述,颇为可惜。至于说到医药(药饵),则更见设想的周到。所谓「无一不致其款曲」,自是实情。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应包括北区的和林,与南区的多伦两个重心在内)时代,幕府入材,约略统计,见于元史、元文类、元人文集等者,将近六七十人(萧君启庆着忽必烈时代潜邸旧侣考,见大陆杂志二十五卷一期到三期;孙克宽先生也有专文表扬此事,见所著元初儒学)人才济济,超过汉唐,自与蒙古可汗的好客,招待的周到,与问对时态度的诚挚,都有重大的关系。】 。自度衰朽不才,其何以得此哉?原 王之意,出于「好善忘势」 【此句出于孟子(十三)尽心上:「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十三世纪中叶(一二四四)以后的忽必烈,确切是可以称为贤王,当之无愧的。(参看下文[四])】 ,为吾夫子之道而设,抑欲以致天下之贤士也。德辉何足以当之?后必有贤于隗者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