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辉岭北纪行足本校注  (金元)张德辉 撰 

  ●纪行本文

  (二)纪行本文

  ——时在公元一二四七到一二四八——

  1.镇阳首途

  岁丁未 【(公元一二四七年)】 夏六月初吉,赴召北上 【苏天爵元名臣事略(十),宣慰使张德辉事略说:「上(元世祖,忽必烈)在王邸,岁丁未(公元一二四七),遗使来召。」元史(一六三)张德辉传也说:「岁丁未(一二四七),世祖在潜邸,召见」。至于张德辉被召的原因,元史本传虽未明言,而名臣事略(十),则有间接的透露。名臣事略(十)说:「汴都下(一二三三),(张德辉)北渡,侨居成安(今河北省县,在邯郓大名之间),故相史公(天泽)开府真定(今河北正定,旧真定府治),闻其名,聘充经历官(掌出纳文稿,犹今之总务处长)。乙未(一二三五)从开府南征,凡筹划调度,倚公为重。……升真定府参议;兴滞补弊,多所裨益。由是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矣。」这里「声望隆于诸镇,而上达于阙庭」,应当是丁未(一二四七)年张德辉被蒙古亲王忽必烈召见的近因。另一原因,即是由于元初勋亲旧臣史天泽的荐举。一因史天泽通蒙古文;(见王恽中堂事记)二因史天泽的姑姑是当年蒙古国王木华黎的如夫人。(事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五),史氏墓三碑)史家既与蒙古贵臣接近,且有姻亲,自易有荐贤的机会。(说详拙著封龙山三老元好问李治与张德辉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按张耀卿被召以前,元遗山(好问)曾有耀卿西山归隐诗三首,见于今元遗山先生集,卷十四。诗云:  (1) 「静里箪瓢不厌空,北窗元自有清风。傅岩只道无人识,已落君王物色中。」(2) 「马卿似与物为春,难状灵台下笔亲。预拂青山一片石,异时真是卷中人。」(3) 「冠剑云台大县侯,富春渔钓一羊裘。山林钟鼎无心了,谁是人间第一流」。题目下原有小注说:「马卿为耀卿张君写真,未几被召北上。」是张德辉第一次被忽必烈可汗召见时,元遗山实详知其事。名臣事略(十)说:德辉到和林王邸时,「王访问中国人材,公因举魏璠、元好问、李治等二十余人。王屈指数之,间有能道其姓名者。」合而观之,后来壬子年(一二五二)德辉与元好问同时北觐,奉启请王为儒教大宗师,王悦而受之,实有前后因果的关系。马卿即马云卿,为名画家马天騋的弟弟;三人皆善画,见画史会要。施国祁氏认为或者即是宋史(四一二)孟珙传中的马天章(诗注十四页八),也很有可能。】 。发自镇阳 【(宋真定府的别称,今河北正定县)】 。信宿 【(再宿曰信宿)】 过中山 【(今河北定县)】 【依据清末(一九一一)到现在,旧式人坐骡车,每日按站驶行的路程计算,自正定府到定县,实需要三天。驿程如下:自正定恒山驿,五十里到橐城;再北行九十里到新乐县;又五十里到定县,即古时的中山。这是路上经两宿(信宿)后,方纔到中山的实证。】 ,时积阴不雨;有顷开霁,西望恒山之绝顶,「所谓神峰者」 【恒山,属阴山山系的支脉,绵亘于河北省西北旧保定府西境,主峰在定县西曲阳县的西北,一名大茂山,世以为五岳中的北岳。(北宋(九六○到一一二七)时,恒山没于契丹,乃以山西浑源县的玄岳代替,明清因之。但祀典所记与世俗所信,则仍以曲阳的恒山为正)方舆纪要(十)恒山下,引地志云:「恒山高侵霄汉,顶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观前风出如虎吼,名虎风口。其余峰岩洞壑,随地立名者,以数百计。」又纪要(十四):「大茂山,即恒山之岭,一名神尖石。」这里所谓神峰,殆即指天峰岭、神尖石说的。】 ,耸拔若青盖然。自余诸峰,历历可数;因顾谓同侣 【时被召者自不祇张耀卿一人,据浅学所知,李德辉(元史一六三,事略十一)、张文谦(元史一五七,事略十一),都是在丁未(一二四七)年被召的。张氏为顺德沙河人,沙河在正定之南,可能当时即与张氏同行。余俟徐考。元史(四)世祖本纪:「岁甲辰(一二四四),帝在潜邸,(时忽必烈年三十岁)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学之士,问以治道。」可知当时正是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时候。从正定史天泽那里被召北上的人,当然不在少数。】 曰:「吾辈此行,其速返乎?此退之衡山之祥也。」 【韩退之「衡山之祥」,是指韩愈(字退之,七六八到八二四,旧唐书卷一五六,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谒湖南衡山南狱庙诗所表现的一时高兴,认为「默祷有应,云开山出」说的。原诗见韩文公诗文集卷三(四部丛刊本):「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这首诗到了宋朝苏轼(东坡,一○三六到一一○一)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里,就成为:「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了。因为韩、苏两公的诗文,是旧日文人学者一向所喜欢阅读的,所以张德辉谈论及之。】

  2.自中山到扼胡岭 【自中山到扼胡岭,即是从现在河北省的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