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背,其音如梧3,食之已疣4。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5,其音如呼6。
  1 郭璞云:“水出诸毗山也。”珂案:西次三经云:“槐江之山,北望诸毗。”即此山也。
  2 郭璞云:“?魚似蛇;音善。”珂案:即鳝鱼,俗称黄鳝。
  3 郭璞云:“如人相枝梧声;音吾子之吾。”
  4 郭璞云:“疣,赘也。”
  5 郭璞云:“臂,前脚也。”珂案: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此经文臂上有而字,是也。
  6 郭璞云:“如人叫呼。”郝懿行云:“呼,谓马叱咤也。”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1,其名曰(月雚)2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3,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4。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5之水,其中多儵鱼6,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7,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1 郭璞云:“言角有甲错也;或作厝。”郝懿行云:“依字正当为厝。说文云:厝,厉石也;引诗『他山之石,可以为厝』。今诗通作错。”
  2 郭璞云:“音欢。”
  3 珂案:鵸已见西次三经翼望之山,与此异。
  4 郭璞云:“无痈疽病也。”
  5 珂案:经文芘,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作茈。
  6 郭璞云:“音由。”珂案:御览卷九三七引作儵;郝懿行云:“儵与鯈同,玉篇作鯈。”
  7 珂案:经文四首,王念孙、郝懿行并校作四目。郝云:“今图正作四目。”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1,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2,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3。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4。
  1 珂案:初学记卷三十引此经作犬吠。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引异鱼图赞云:“何罗之鱼,十身一首;化而为鸟,其名休旧;窃糈于春(舂?),伤陨在臼;夜飞曳音,闻春(雷?)疾走。”则是关于此鱼之异闻也。意十首一身之姑获鸟(鬼车),其此鱼之所化乎?王崇庆云:“何罗之鱼,鬼车之鸟,可以并观。”是也。
  2 郭璞云:“貆,豪猪也;音丸。”珂案:貆猪白豪,已见西山经竹山。
  3 郭璞云:“辟凶邪气也。亦在畏兽画中也。”
  4 郭璞云:“一作多青碧。”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1,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羊,其鸟多蕃2。
  1 郭璞云:“音*褶之褶。”
  2 郭璞云:“未详;或云即鸮,音烦。”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1,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2,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3,其鸟多寓4,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1 郝懿行云:“初学记及太平御览引此经并作号山,尔雅疏作(豸虎)山,(豸虎)即号之异文也。”
  2 郭璞云:“桐,梧桐也;椐,樻木,肿节中杖。椐音袪。”
  3 郭璞云:“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其负千斤,知水泉所在也。”
  4 郝懿行云:“方言云:『寓,寄也。』此经寓鸟,盖蝙蝠之类。”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1,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2,其音如?犬,以其尾飞3,名曰耳鼠4,食之不(月采)5,又可以御百毒。
  1 郭璞云:“皆山菜;尔雅有其名。”珂案:尔雅释草云:“蒮,山韭;葝,山?。”?音械,同薤。
  2 珂案:初学记卷二十九引此经作兔头麋耳。王念孙云:“御览兽廿二作麋耳,初学同,白帖九十八作鹿耳。当系耳字。”
  3 郭璞云:“或作髯飞。?音豪。”
  4 郝懿行云:“疑即尔雅鼯鼠夷由也,耳、鼯、夷并声之通转;其形肉翅连尾足,故曰尾飞。”
  5 郭璞云:“(月采),大腹也,见裨苍;音采。”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1。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2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3,其鸣自呼。
  1 郝懿行云:“碧,藏经本作玉。”
  2 郭璞云:“题,?也。”珂案:?,即额字。
  3 王崇庆云:“善伏,言善藏也;或伏卧之伏。”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1,多葱2、葵、韭、桃3、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5,善笑,见人则卧6,名曰幽鴳7,其鸣自呼。
  1 郭璞云:“或作舂山。”郝懿行云:“穆天子传有舂山,即钟山也,已见西山经。”珂案:钟山见西次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