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力疏辞。行人以死请之,乃至。

  隆武元年七月初六日,诛清朝使人马得厂。

  改天兴府学为国子监。先是,飓风坏学宫,郡绅马思理与诸生郑泽等谋重修之,至此落成。因命郑泽等准贡入监,马思理升级有差。

  设五城巡视御史及兵马司。

  特旌钱塘令昆山人顾咸建死节。

  谕司经局正字薛瑞泰:“搜访遗书,不论新旧,朱蓝批阅。至十六朝实录,尤为要典。著尔留心,朕不负此忠款。”

  谕文武臣民:“朕誓择于八月十八日午时,亲率御营中军,平夷(校者据《思文大纪》补)侯郑芝龙御营左先锋,定清(校者据《大纪》补)侯郑鸿逵统率六师,御驾亲征。尚赖文武臣民勇效智力,谋富才能,同报祖宗以救百姓。有功者,朕必重赏,再无食言。”(校者案:此谕开首斥清数语,备载《思文大纪》)即日发示安民。

  司礼监太监庞天寿传谕:“行在合用物件,惟以俭朴为本。有司官不得违旨阿奉,以害民生。”口敕谕:“行宫中不许备金银玉各器用,止用磁瓦铜锡等件。并不许用锦绣洒线绒花帐幔衾褥,止用布帛。件件俱从减省,称朕恬淡爱民至意。违者即以不敬不忠治罪。”

  时帝长斋布素,日与大臣讲求政治于便殿。又性好书籍,搜阅不丙夜不休。自叙曰:“朕始祖唐定王,高皇帝二十二子,母李贵妃出。洪武二十四年受封,永乐六年之国。传子靖王,早逝无嗣。弟继为宪王。王长子悼简世子,早薨,次子夭,第三子舞阴王袭封为庄王。王子成王,无嗣,二弟浙阳王亦绝,三弟文城恭靖王长子入继为敬王。追封恭靖为唐恭王。王继统三十余年,寿七十有一,子顺王。顺王子端王。端王子追封裕王。裕王万历二十二年封世子。长子,即朕也。家庭多难,端不悦裕。在内官宅,母毛娘娘生朕于万历三十年四月初五日申时,先有云神拥送之兆,后有遍身鳞锦之祥。祖不悦而曾祖母魏悦之。八岁延师,仅辨句读。十二岁曾祖母薨,祖即将朕与父同禁。篝佛灯,日夜苦读。禁十六年。朕二十八岁,尚未报生焉。崇祯二年二月,父为叔鸩,朕誓报仇。赖有司持之公,天启祖考心,请于烈庙。奉敕准封。本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考亦薨,朕乃奉藩。五年六月初三日,受封。九年六月初一日,请觐。七月初一日,报仇。二十日,请勤王。八月初一日,起行。十一日,见部咨。寇梗回国。十一月廿一日,奉降迁之命,责朕以越关擅毙。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到风阳高墙。五月,大病,中宫割股。十二年,朱大典请宥。十四年,韩赞周请宥。十六年,路振飞请宥更切。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奉旨该部即与议覆,而有三月十九日之事,不及全受先帝恩矣。痛哉!今朕四十四岁,共分四节:一节二十八岁为家难。二节自二十八岁至三十五岁十一月为治国。九年十一月奉谴,三十六岁至四十三岁八月,皆高墙囚禁八年事。第三节、第四节则上年至今年也。”

  翰林院学士黄道周至自衢州。即日召对便殿,谈恢复事宜。称旨。帝誉之曰:“真朕中兴名相也。”即拜大学士,入阁赞助机务。

  时永定土寇劣生王叔光、王中庆、王凤来等因南都之变,招集亡命数千,攻大埔等县,屯锦风窑地方,去城三十里而阵。又闻武平失守,势益鸱张。攻围永定县七日。知县徐可久陈乡勇,严保甲,用间设奇,直捣其巢,擒斩二百余人。余党解散,叔光仅以身免。

  汀州大旱,斗米银三钱。

  敕禁各关兵将,毋得放逆辅马士英入关。初,士英在金陵卖官纳贿,颠倒贤奸,三尺童子,咸为唾骂。及金陵之变,圣安出奔,士英不顾,独奉慈禧太后至杭。杭人不能相容。势逼,又弃去,独拥重赀与部下将士数千奔逃各处。方国安、朱大典咸数其误国之罪而驱逐之。闻帝即位闽海,又谋入关。芝龙素善士英,独以为士英不即叛降而亟亟求太祖子孙而立之,一念可嘉。帝下其议于庙堂。议云:“士英蠹国偾师,祸延宗社,擅权纳贿,怨结生灵。养私兵以致寇,为凶暴于国门,拥天子以出居,遂卖君于中道。由昔言之,误我圣安皇帝,误我慈禧太后,蒙尘播迁,罪在天下,当为天下之所共诛。由今言之,不奉隆武之朔,不请藁街之辜,矫虔狼戾,罪在兴朝,当为兴朝之所共讨。今江右有马兵象兵,皆云滇南遗孽,湖东有惠登相、金声桓,亦旧与奸辅关通。士英若能图功自赎,以黔人收滇兵,为功甚易,以马兵收象贼,奏效非难。仅有桑榆之勋,略宽衔橛之路,亦诸臣所以曲体天心、弘开法网者也。”帝以为然,故行文于各关,凛奉确遵。

  以李世奇为左春坊左庶子,赖垓为右春坊右庶子,俱兼翰林院侍读。

  十三日,召对永胜伯郑彩于便殿。以唐王为监国,邓王为协守。改都察院为唐王府,南察院为邓王府。命工部造御前令箭三十枝,备亲征用。

  帝亲出芋江,父老遮道恳留,乘舆复返。议者谓东南仰望王师,急如拯溺。迟出关一日,则人心一日瓦解。国家之失,在此著也。

  改庶吉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