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为集贤门,又北为太学门,门内左鼓亭右钟亭,北当甬道,建黄色琉璃坊,又北为御碑亭,又北为圜河,中叠石为方基,其上建辟雍殿七楹,周阿重檐,户牖洞达,□以崇廊,四出陛六级,河四面皆建桥座,白石阑,其庑列于殿两旁者,左则率性诚心崇志三堂,右则修道正义广业三堂,圜河之北即彝伦堂,乾隆末年以蒋衡所书十三经嵌于两庑。
国子监门外进士题名立碑之例,自永乐二年始元代三碑则清代始山土得之。今所存者自永乐十六年始至光绪三十年止,中缺万历八年崇祯十年二科。凡考进士姓名里贯者,皆赖此为据。不可谓非典则之可矜式者也。
大成门下列石鼓十,亦自王楫始移置此,见楫本传。虽以玻璃覆之、日益浸凭仅存鼓形矣。
光禄寺
民国十七年后,北平孔德学校请于官,拨清室私产光禄寺旧署址为校址。自是新其门閈,犹略存官署规模。闻校内修理房舍,掘地得旧碑。按《春明梦余录》谓光禄寺署在皇城东华门内,《日下旧闻考》谓署在东安门内桥之右,《梦余录》谓在东华门内者,盖东安门俗亦称外东华门也。
据《日下旧闻》引《明光禄寺志》,署中仓库之属有茶叶库银库钱钞库黄帐房仓无锡米仓盐库尚膳库内器皿库鹅仓,房之属有鮓房坐家房熬冻房鸡房煮笋房蒸作房香薰房,署之属有良醒署掌□署珍羞署,而糟房一种凡七层,其南为御酒房长春房,采四时花酿酒处也,苦酒造贞一酒处也,白酒房嵌长春房内,盖占地甚不小,似清代之寺署无此宏阔,盖清宫饮膳不尽取给于此耳。

舒铁云京师寄内诗云,晏菲但有青蝇集,吆喝会无白鸟羞,长日垂帘宵卷帐,怜蚿见蝎又防秋。自注云,都下多蝇而绝无蚊子,惟蝎与蜈蚣入秋甚夥。证以钱泳《履园丛话》所记,余于乾隆壬子始入亦京师,夏间蚊虫绝少,至嘉庆十三四年六七月内每到垂晚则蚊声如雷矣。可见嘉庆以前无蚊之说,确然有据。至今土著人夏间皆不用蚊帐,岂非即以其故邪。
近年不但多蚊,而且五六月间有微虫号白蛉者,颇啮人至肿溃,或反甚于蚊,盖即元微之所谓漠子邪。
天坛规制
天坛为永乐十八年建,周回九里十三步,初合祀天地,称天地坛,嘉靖九年,别建地坛于城北,更改建天坛而加崇闳。据《日下旧闻》所载,世宗亲定圜丘之制,第一层径五丈九尺,第二层径十丈五尺,第三层径二十二丈,各高九尺及八尺一寸有差。乾隆初年重加改定,其高稍杀而广大过之,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环甃递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递加至百六十有三,三成自百七十有一递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七九阳数,上成石阑七十有二,二成百有八,三成百八十,合三百六十周天之度。
坛之北在明代为大祀殿,仿古明堂之制,所谓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也。清改为皇穹宇,八柱圆檐,上安金顶,基高九尺,径五丈九尺九寸,石阑四十有九。
每岁冬至前一日,皇帝出宫诣圜丘视笾豆,还宫致齐,次日未明行礼,备卤簿韶乐牺牲玉帛,为最隆钜之典,次则每岁四月行常云,如不雨则行大云。
祈年殿之制建于坛,上坛三成上成径二十一丈,二成径二十三丈二尺六寸,三成径二十五丈,面甃金砖,围以石阑四百二十,殿为圆形,内外柱各十二,中龙共柱四,檐三重,上安金顶,岁以正月上辛为民祈谷于此也。
导从
史玄《旧京遗事》云,京朝官传呼之体,五品以下单导四品以上双导,外郡县府道驻札衙门有队马单导,京师兵部大堂及左右堂马队亦双,然今所见总不如诸大璫簇拥之盛,司礼太监曹代淳督京营前后马队几及千人。
又云,现外臣张盖,京朝官张扇,自一品至四品大小卿皆用贴金黑扇,次翰林六科都黑扇,又次六科左右散十三道御史六部属及中行评博等黄油扇,扇之等三焉。外臣乘轿,京朝三品大臣乘轿,自四品卿寺翰林六科以至御史部属乘马,然四品京堂乘马而祭酒班小九卿之列,自顺成街乾石桥以南,造朝堂乘马。以北进国学乘轿。
又云,长安中九衢相通出入传呼,自有体数,如四品以上名卿上街驺卒传呼诸人下马,而他卒传呼人下驴,至如外臣以觐贺入京自藩臬以至郡县有司概无呼引直素衣服罩引马避而已。
清制京官仪从亦有扇棍,不知何时并此废而不用,虽宰相之尊只有顶马前导,从马数骑而已。惟阁部长官始乘录舆,而二三品乡贰仅得以红帏车别于庶僚,路上相遇,官卑者停车供俟,亦无传呼之烦,清末重臣,始偶有携卫兵自随者。
民国军人以卫兵挟立汽车招摇过市,张作霖时代其风最甚。
夕照寺
明以前之壁尽,已绝不可复见,今惟夕照寺中尚有乾隆间陈松尽一堵。
《越缦堂日记》云,诣夕照寺由三里河而东,复数里,行旷野中,一二里方到寺,已将及左安门矣。(今呼沙锅门)庭芷逸山献之皆先至,寺僧仅一二人,皆杭僧也,寺创于明时,为西山浙僧分院,规制颇陕,而廓宇雅洁,窗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