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为题。试者不知为傅咸所作,误解为元结之洼尊,多有傅会失旨者。
世祖最重庶吉士,每亲自考校。乙未馆选,丙申特先授汉书庶吉士王益朋、王命岳等官给事中及御史。戊戌馆选,己亥试于南海子,特先授清书庶吉士马晋允、富鸿业等十人为编修、检讨,而陈敬、殷观光二人革职。皆非散馆故事。
按:熊孝感集李平传云:顺治间,每遇双月,试庶吉士于太和殿。
大考阅卷,掌院不开列。庶常散馆,掌院教习皆不开列。道光辛丑散馆,潘、穆两大学士方为掌院教习而派阅卷,则朱笔添人也。
顺治十年,御太和门,亲试兼翰林衔吏部侍郎成克巩、礼部侍郎张瑞及内三院学士刘宗正,编、检以上官六十二员「君子怀德论」一篇、「请立常平疏」一道。有留任者,有改外任者。编、检以上官照词臣外转旧例,优与司、道等缺,年衰病弱请告者听。此御试廷臣之始。此次上谕,命吏、礼两部,翰林、侍郎及三院学士,詹事府詹事以下各候亲试,分别高下。十五年,御试除三院学士外,翰林官皆与试。才堪外任者,照前例酌与补用。其时盖以外转为优。惟考清书翰林有内升者。十年一次,十三年一次。至康熙间,习汉文者始与内升。十八年己未,侍讲牛钮试列第一,即日除侍讲学士是也。其后乙丑、初试一赋、一五言排律,再试一辨、一记、一七言律。甲戊、初试一赋、一论,再试一赋。乙未,一论、一诗。凡三试优者奖励,劣者或降调,或对品调用。时詹事尚与试,甲戌取列第一徐秉义即詹事也。据居易录,壬午亦大考翰、詹。雍正间,未之举行。然元年正月,尝以宝座铭考试翰林诸官。有编修成文以措词不当镌职。是亦犹后之大考。乾隆二年丁巳以后,则自少詹以下,乃与试。试题一赋一诗,其一则策、论、疏无定。大率间四、五年即一试。卷分一、二三四四等,有迁擢者,有降调、休致者,惟乾隆癸亥试后又覆试。休致翰林,有起用、改补及留任者。庚寅、辛卯、辛亥,学华巡幸,休致翰林郑岱锺等迎銮献艺,因再试之,皆邀起用。旷恩也。
考试翰、詹等官,试卷俱弥封,自乾隆二十八年始。
向来大考翰、詹,在两书房行走者皆与试。乾隆三十三年大考,中允曹文埴、编修彭元瑞、沈初、董诰方直内廷,奉旨免试。寻以四人学问皆优,未得升转,特加一级,以示宠异。道光十九年二月大考,命上书房行走之贾桢不必考试。二十七年五月大考,命上书房行走之叶觐仪、沈兆霖不必考试。是时南书房无翰、詹以下官。
乾隆以来大考翰、詹,以一日而毕。按王士祯香祖笔记 [一]云:「壬午冬,驾归自德州,考试内直诸词林官,至二十二日封印后一日始毕。」定一、二、三等,三等调知县用。是当时试事甚详慎,非止一日也。
向来大考,编、检升至学士,已为最优。乾隆间,阮文达元擢少詹事,尤为异数。是年阮卷列一等第二,高宗拔置第一。
满洲翰林缺出,先用内班,内班无人,例用外班充补。迨考试诗赋,以非所素习,辄以下等改官。道光二十七年,宣宗以翻译为满洲本业,每科翻译会试中式者,止用部属,升途较隘。命将此项人员转入翰、詹衙门,一体升转。遇考试翰、詹之年,即照向例考试翻译。
康熙二十三年,御试八旗文学之臣,以御制「竹赋」为题翻译,以观满、汉文义。
自通政使以下,笔帖式以上五百余员。此则专试翻译,非试翰、詹也。乾隆间,试外班翰林,或论,或翻译,不以诗赋。惟五十三年试八旗翰、詹出身大臣官员,五十六年试八旗翰、詹官,则皆用诗赋。
康熙六十一年七月,试热河随驾官三十一二人,诗题「万家烟火随民便」,文题「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取一等五人:原庶吉士傅敏、即福敏。举人徐觉民、贡生成禧、翰林院侍读王国栋、主事色舍立;次等三人:监生孙廷枢、侍卫赵宏济、员外郎顿琮;字取一人:侍卫崔起潜。皆旗人。此又专试旗员之随驾者。
庶吉士散馆、翰林大考、京官考差各试卷,散馆用卷有朱格,大考考差皆用白折。旧时另纸起草。乾隆间,始有添写草稿之例。然卷俱进呈,于体制殊未协。嘉庆四年,仍复另纸起草旧例。
雍正三年,始定考差例。凡由进士出身官员,定期试以书艺,弥封呈览,钦定等次记名,识以牙签, [一]「香祖笔记」原误作「居易绿」。
贮以金筒。临遣时,大学士裔至午门,每省掣正陪各一员引见差用。然非每科必考也。
考取人员渐少,则复试一次而已。乾隆元年,应行恩科乡试,命张廷玉、鄂尔泰、朱轼、徐本、邵文基、任兰枝、徐元梦、福敏、孙嘉淦、杨名时,于翰林、科道部属内各举数员,于五月送内阁汇奏,试于保和殿,第其高下,引见记名,以备筒用。至三年,则无论保举与否,一体考试。九年,命大学士、尚书、侍郎保举,再行考试。十二年,以各科旧例不同,外间议论不一。命将应开列人员通行考试,其不愿试者听。仍着大学士、九卿各举所知,密封送内阁进呈,听候酌用。三十三年停止考差,由各衙门拣选引见。自后则乡试年分皆考差,其试卷由阅卷大臣排定名次。嘉庆十五年,令不必排定名次,惟于所阅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