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入阁。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随入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尊;阁,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以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阁有仗,其后习熟,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阁。此欧文忠公折简问刘贡父者也。按《通典》,隋文帝欲斩大理吏来旷,少卿赵绰固争,帝乃拂衣入阁,绰又矫言欲理他事,帝命引入阁。绰曰:“臣本无他事,而谬言求入,死罪也。”会献皇后在坐,命赐绰酒,则隋时已有入阁之语。正观元年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则正观又有入阁之语矣,不待开元朔望改御紫宸,云入阁也。玄宗优人服绯,求赐鱼,玄宗云:“鱼袋者,五品以上入阁,则合符,汝则不可。”参诸众说,则阁者,殿后之便室无疑矣。本朝殿后皆有主廊,廊后有小室三楹,室之左右,各有廊通东西正廊,每乘舆自内出,先坐此室,俟报班齐,然后御殿。今临安殿后亦然,故隋后得至此,而太宗又恐闲燕处多肆,故许谏官入,随失即谏。玄宗云:“非合符不得入也。”室之左右小廊通处,即阁门;自前殿唤仗入后殿,必自东西阁门过,所谓入阁,过此门耳,非谓后殿可名阁也。内中目中宫之居为殿,余为阁,贵妃阁、婉仪阁是也。小室亦曰阁子。谓殿为阁,近世之语。

  梁武帝崇奉释氏,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唐太平公主于京西撅地,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见《刘餗传记》。乾元二年三月,左骁卫郎将史元琮、中使庭玉奉宣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讫于升州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见颜鲁公《湖州放生池记》。天下置放生池始于此。

  释氏写经一行,以十七字为准,故国朝试童行诵经,计其纸数,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一纸。

  柳子厚《游山诸记》,法《穆天子传》;欧阳文忠公《醉翁亭记》,体公羊穀梁解《春秋》;张忠定《谏用兵疏》,效韩退之《佛骨表》;黄鲁直跋奚文,学汉王子渊《便了券》;唐人《大槐国传》,依《列子?汤问》。此所谓夺胎换骨法。

  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按《墨谱》:“周宣帝令外妇人以墨画眉,禁中方得施粉黛。”则知墨填眉,始于后周。

  古人称父曰大人,又曰家父,捐馆则曰皇考。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捐馆曰先子,以“儿”、“子”呼父习以为常,不怪也。羌人呼父为爹,渐及中国。《法帖》:陈隋诸帝与诸王书,自称耶耶。韩退之《祭女孥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按《诗》:“来朝走马,率西水浒。”马,音姆,岂中国之人,因西音而小转耶?先子,《礼》、《经》皆曰先君子,惟《孟子》载曾西之语曰“吾先子”,盖称父之爵耳。

  今人言元孙之外孙,云第几世孙;《汉?平纪》,立梁孝王元孙之耳孙为王,可谓善造语矣。

  《魏世家》,魏王如姬窃兵符,发晋鄙兵,以救赵。诸侯得尚王姬,今云如姬,言宠爱如王姬,即《左传》如夫人之义。

  天宝六年杨护榜试《魍魉赋》,何待士之薄哉!

  释氏法论: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贫穷曰悲田。

  唐之东都,连虢州,多猛兽,人习射猎而不耕蚕,迁徙无常,俗呼为山棚。今人谓锡宴所结采山为山棚。

  今国家有庆事,臣僚上表进马称贺,蔡邕有《上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末云:“仅奉牛一头,酒九钟,稽首再拜,上千万岁寿。”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载世祖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有武帝行过宫,常封闭,帝将生,考以令舍下湿,开宫门后殿居之。建元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生,时赤光满室中,卜者王长卜之,曰:“此吉事,不可言。”《汉书》不载。

  子者,男子之通称,子张、子夏是也。亦为爵,公、侯、伯、子、男是也。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唐人尚氏族,推姓显于一郡者,谓之望姓,如清河张、天水赵之类。世人惑于流俗,不究本宗源流,执唐所推望姓,认为己之所自出,谒刺之属显然书之,至于封爵,亦复如是,殊失尊祖敬宗之义。

  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杨子云太元,其卦有作■者,今观《商卦》、《象卣》所刻,器作■,盖作■,象天一,象地一,象人,其说已见于商。子云多识先秦古书,《太玄》之学,必有自来。

  古皆说屦,《曲礼》:“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