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致民控诉。亟宜引罪自悔。听上处分。辞职离任。庶不致于官民构讼。以伤体统。若反复争辨。以祈免罪。加民以刁纵。使辨明无辜。复何面目腼居民上乎。倘民含冤不能剖诉。则复增一仇民之官。如立意与民洗冤。则此风一倡。复恐开刁诈之渐。是在宪台默挽风化。如有告官吏等事。中而不必明行。按事而渐除之。以去地方之蠹。以伸百姓之冤。则官吏知警。不至与民廷辩。公法行而廉耻亦全。百姓知状之未有准行也。必俯首归家。不敢居告官之名。及官挂弹章。百姓颂为上之明。而不自以为得意。是官之罪状取之议而无隐匿。参劾之权端之于上而不显恃乎告讦。如此则民情上达。民风可。且以省案牍之烦。而上下蒙清静之休矣。

  请禁滥调疏山西通志 
田从典

我  皇上举贤用能。知人善任。策力。成例不拘。故督抚仰体  上意。于州县中廉能著者。亦往往破格请调。以示鼓舞。意非不美。事非不善。而沿习既久。弊端遂生。有秉公而调者。即有徇私而调者。在州县求调之弊。大约有三。一曰希图美缺也。一曰规避冲地也。一曰预为卓荐之基也。在督抚滥调之弊。大约亦有三。一曰曲徇请托也。一曰公行贿赂也。一曰引用心腹之人也。然而皆借整饬地方为名。简拔贤能为说。既不拘历俸之浅深。复不论参罚之有无。巧为朦胧。意成快捷方式。幸而得计。魍魉为之公行。不幸而败露。远迩为之骇异。即如前安徽巡抚李。调桐城县知县钱启鳌一案。指桐城县之繁以为简。指休宁县之简以为繁。近日山西大宁县知县许晋。贿调被参一案。先图夏县。继图介休县。手本开银至一万数千两之多。其它调繁之员。如调历城县之管承宠。调南昌县之王廷对等。或以贪婪败。或以亏空参。若不将滥调之例永禁。长此安穷。且营求得调之员。其贪酷必甚。或前任之钱粮未清。或上司之谢未足。虽欲不侵用库帑。剥削民财。其势有所不能。上既蠹国。下又害民。如是者宜禁。且他员即有不肖。犹畏上司觉察。若不肖之员。一经调繁。则督抚司道。皆其护身之符也。亦复何所忌惮。如是者宜禁。且一人调繁得计。通省州县。必皆探其献媚之方。人心不静。奔竞成风。如是者宜禁。且小州县调繁得计。大州县必皆寻一自固之术。人情不安。行止易坏。如是者宜禁。查调补旧例。原为江南浙江等七省中钱粮难征之一百一十余县而设。又边远烟瘴地方。必调补熟悉风土之员。臣请嗣后除旧例宜调者。仍照旧题明调补外。其余一概不准滥调。且严定督抚违例处分。则妄念既息。而吏治自清。其或真有要地需才。本官果不相宜者。许该督抚明白奏请  皇上照山陕例。拣选好官补用。则至公无私。官方澄而民生永赖矣。

  察吏八则 
谢振定

一州县官宜辨其品。庸陋无能。刚愎自是。固不可以牧民。而专意逢迎。应酬周到者。必非认真办事之人。如果实心实力。为地方兴利除弊。其视缺之繁简无二也。虽僻壤小邑。必有应办之事。即日夜勤劳。犹恐不给。何为孜孜于世故周旋耶。但办事认真。未能随俗附和。则长吏同寅。鲜不以为迂拘。甚且相与讥刺之排挤之矣。故众恶众好。不可不察。而访察臧否。在各道府尤亲切。宜有责成。 一州县宜节其用。除署中修膳日用应酬外。本道本府有规礼。有摊捐项。有帮贴项。有一切解费册费考棚费。多者万余金。少亦不减五六千金。州县养廉俸银不过千余金。而费用如许。是从何来。上司能设法筹划。为之省去费用。庶责其廉而罪其贪。于势为顺。于心为安。 一州县宜禁其奢侈。俭以养廉。亦以端化。自是作吏之要。近来外官舆服仆从之盛。饮馔应酬之丰。虽较前稍减。而积习未除。为害不小。祛贪污。杜亏空。似必于此塞其源。还返朴。在大吏倡之。更易为力。至官僚幕友。终日晏饮。或与仆吏辈昼夜聚赌。恬不为怪。此风尤宜痛惩。 一州县宜养其廉耻。州县官纵不自爱重。未有不顾体面者也。上宪视属吏。无论贤否。皆等之隶卒。吏风所以日下。凡有宪札。事无巨钿。辄以参揭套文。重加申饬。连文屡牍。严示而不信行。无怪州县官一切皆视为具文。此其弊在书吏幕友。率意签行。上司所不及察。至于上宪差提委员。徒滋烦扰。殊乖政体。似宜斟酌。 一州县仓谷勿轻准借粜。每年春借秋还。直是官吏家人。藉此分肥。毫无实惠及民。每次禀请借粜。司房使费甚重。挪移亏空。弊窦多端。惟荒年发赈。万不得已。然且昧心染指。比比皆是。何怪民间之盗贼纷纷也。 一州县利弊宜责令指陈。何事当兴。何事当革。不妨各抒所见。缕悉上呈。大吏藉以觇牧令之才识。知地方之情形。因而措施得当。旌别有权。在实心任事者。可得所禀承。即有意见长者。亦从兹鼓励。或者不致任意废弛也。 一州县勿轻更调。官不久于其任。虽敏才未有能裨于地方也。如上宪谦恳挚。使贤良吏得以尽心利济。岂必急急于迁擢乎。用才奖善。不窒自新之路。不开躁进之门。大君子当有灼见。或有案件差错。札调来省。最足滋累。或实缺州县。藉端赴省。夤缘干求。最为恶习。即有司官逢五十日必上衙门。似亦烦琐。有事不妨每日求见。无事则朔望可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