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本于南昌府学,共四百六十卷,后附《校勘记》,然不若单本《校勘记》之详备。学者但得阮氏《校勘记》全文,不论何本注疏,皆可据以校读矣。惟苏州翻刻汲古阁本,至为恶劣。
通志堂《九经解》
百四十种,千七百八十六卷。崑山徐氏传是楼所藏旧本,纳兰成德校勘。翁覃溪有单刻目录。
《皇清经解》
百八十三种,千四百卷。道光九年仪征阮氏 刻于广州。
《易》类
《子夏易传》十一卷
旧题卜子夏撰。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本。 《学津讨源》本。 王谟辑《汉魏遗书》本一卷。 孙堂辑《廿一家易说》本一卷。 张惠言辑本。 吴骞《义疏》二卷。 此书晁以道称张弧伪作。通志堂所刊,已非张弧之旧。王谟以下诸人所辑,则并非此书,皆自他书辑出。惟吴骞本最精审。
马融《易传》一卷
荀爽《易注》一卷
王肃《易注》一卷
虞翻《易注》一卷
干宝《易注》一卷
《九家易集注》一卷并孙堂所辑
《周易虞氏易》九卷 《消息》二卷
国朝张惠言校补惠栋辑本,而略为融贯。嘉庆中,阮氏为刊行,又刊入《经解》。近时通行,场屋士子利其参互之说,作《易经》文,捃摭敷衍,矜奇炫博。实则汉学诸经,惟《易》一类最为杂乱无理,程子教人先看王弼,因其一扫汉人之芜秽也。
《周易郑康成注》一卷
汉郑玄撰。 《玉海》后附刊本有元刊。 《秘册汇函》本附刊李氏《集解》后。
《新本郑氏周易》三卷
汉郑玄撰。 国朝惠栋编。 《雅雨堂丛书》本十卷。 孙堂廿一家注本。又丁杰辑补十二卷,《湖海楼丛书》本。 又张惠言《辑义》二卷,见阮氏刻《经解》。 又孔广森 辑本十二卷。 广东新刊《经学汇函》本。
《陆氏易解》一卷
吴陆绩撰。 樊维城刊《盐邑志林》本。 《津逮秘书》本三卷。 《学津讨源》本三卷。 《敏求记》云,三卷本旧抄。 孙堂《廿一家易注》本重校补一卷作《周易述》。 《经学汇函》本。
《周易注》十卷
魏王弼注,《系辞》以下韩康伯注。 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相台岳氏本。 又明味经堂刊本。(味经堂刊本,线外有耳,标某卦。其刻法如宋本,后附《释文》。) 永怀堂葛氏本。 又《汉魏丛书》、《津逮秘书》、《学津讨源》、天一阁皆有单刊《略例》。 《说郛》中刊《略例》无邢注。 毛氏影写宋相台本,每半页八行,行十七字。每卷末俱有“相台岳氏刊梓荆溪家塾”篆文木记。 江宁翻相台本、闽翻相台本以下《书》、《礼》、《左传》并同。 (味经堂刊本线外有耳,标某卦,其刻法如宋本,后附《释文》。)
《周易正义》十卷
唐孔颖达撰。 明嘉靖闽刊本。 万历十四年北监本。 毛氏汲古阁本。 乾隆十一年殿本。 嘉庆二十一年江西南昌阮刊本。 诸本附《略例》,阮本无之。此书一名《周易兼义》。阮氏《校勘记》缩聚,有钱遵王校宋本。 卢抱经传校明钱求赤校影宋抄本前有长孙无忌《上五经正义表》,宋本半页十行,行大字十八,小字廿四。元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
《周易集解》十七卷
唐李鼎祚撰。 《秘册汇函》本十一卷。 《津逮》本。 《学津》本。 雅雨堂卢氏本题云《李氏易传》。 《天一阁目》有明宗室朱睦桔、西亭氏刊本,后附《略例》一卷。 朱睦桔刊本亦十七卷,附《略例》一卷。《序》言得李中麓家宋本重刊。毛氏十七卷或即据此本也。 昭文张氏有影宋刻十卷本,云十七卷乃毛刻所分,非原次也。 嘉庆戊寅吴周孝垓刊本。 阳湖孙星衍嘉庆三年刊巾箱本《周易古注》于《岱南阁丛书》中,亦题曰《周易集解》十卷。每条先列李氏《集解》,次列王注,又自采汉儒说附于后。 此书惟《新唐志》作十七卷,余目录家及李自序俱作十卷,毛乃并改合《唐志》。张氏影宋即毛旧藏。 《汇函》本。
《周易口诀义》六卷
唐史徵撰。 武英殿聚珍本。 福建翻刊聚珍本。 岱南阁巾箱本。 《汇函》本。(道光已酉江西刊《逊敏斋丛书》本。)
《周易举正》三卷
唐郭京撰。 《津逮》本。 《学津》本。 天一阁本。 郑珍有影宋刊抄本绝精。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
宋刘牧撰。 通志堂本。 《道藏》页本。
《周易口义》十二卷
宋倪天隐述。 康熙二十六年李氏刊本。 丁德明刊本。
《温公易说》六卷
宋司马光撰。 聚珍板本。 闽翻本。 河南新刻《经苑》本。
《横渠易说》三卷
宋张载撰。 明刊白口本。 通志堂本。(收吕柟刊。)
《东坡易传》九卷
宋苏轼撰。 明万历丙申闽齐伋刻朱墨套板本。 明焦竑刊《两苏经解》本。 《津逮》本。 《学津》本。 吴三鲸刊本。(闽本不佳。)
《易传》四卷
宋程子撰。《经籍志》十卷。 钱曾云宋刊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