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四,谓三代以来世藏秘府以为宝,学者莫得而窥,迨宋徽宗考古搜奇,始出示於外,是出何典记乎?邵陈以前无论矣,耿南仲、张根诸家皆徽宗时人,王湜以下诸家皆徽宗后人,何不一见也?其说《易》以象,象取於互体、变体是矣。然如谓《乾》居西北,当奎、娄、白虎之尾,故曰“履虎尾”,已穿凿附会。至於解《既济》云:“涉者多系匏以防危。离为大腹匏瓜之象,则涉者也。坎为川渎,则津济也。”
因外卦为离而生大腹,因大腹而生匏瓜,因匏瓜而牵合於系匏涉水,以迁就既济之象。《易》果若是之迂曲乎?又解《困卦》初爻、二爻云:“坎为丛棘,初其株也。六三居泉谷之间,故为石梁。株木、石梁皆因未涸而为桥梁,是急於济渡而遭困也。”因坎生丛棘,因在初爻而变文曰株木,因六三在《兑》、《坎》之间生泉谷,因泉谷而生石梁,而省文曰石。《易》果若是之晦涩乎?《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确有义理。《序卦》即不出孔子,亦必汉以前经师所传。谋<土韦>乃合《上、下经》而一之。《易》未经秦火,讹脱甚少,而谋<土韦>或随意改字,或动称错简、衍文,甚至《渐卦》上九并经文改为“鸿渐于逵”,并不言旧作“鸿渐于陆”。其武断尤甚。谋<土韦>以博洽名,此书尤为曹学佺所推许。然其实多出臆见,不为定论。学佺《序》诠释《易》中诸字如王安石《字说》,亦可笑也。
△《易学识遗》一卷(内府藏本)
明朱睦撰。睦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万历五年举宗正,领宗学事。事迹附见《明史周王橚传》。是书大旨皆辨论诸家说《易》之异同,虽薈萃不多,而颇有卓见。如《乾》之四德,谓程《传》本《文言》,视《本义》为胜。《乾》九二“利见大人”不专指九五,《明夷》九三“不可疾贞”,从项安世以“贞”字为句。“井泥”之“泥”读平声,“勿幕”之“幕”即“幂”字。“数往者顺”用王安石解。皆於《经》、《传》有裨,非同剿说雷同者。然《明史艺文志》不载此书。核校其文,即睦《五经稽疑》中说《易》之一卷。或其初出别行之本,抑或书贾作伪,改题此名欤?△《易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人。万历癸酉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考舜牧生於嘉靖癸卯,其《五经疑问》皆年过六十所撰。迨年过八十,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所著《来恩堂集》中。岁月先后,一一可考,计其一生精力,殚於穷经。然此书率敷衍旧说,实无可取,间出己意,亦了不异人。盖其学从坊刻讲章而入,门径一左,遂终身劳苦而无功耳。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及杨氏《易传》之说,参互考订,惟解《上、下经》、《彖》、《象》、《文言》、《系辞》,而置《说卦》、《序卦》、《杂卦》。又仿王弼《略例》之意,别作《说凡》一卷,附於末。大旨主於观辞玩占,一切卦图、卦变之说,悉所不取,颇足扫宋《易》之葛藤。然其去取众说,则未能一一精审也。
△《周易冥冥篇》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苏濬撰。濬字君禹,号紫溪,晋江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此书惟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於心学,非惟废卜筮之说,乃并宋儒言理而偶及数者亦以为执泥牵拘。其训“潜龙勿用”,以为心之寂然不动。训“大明终始”,以为心之灵明不昧。而於《系辞》之末,以《易》主忘言为归宿。观其以“冥冥”名书,则其说之遁於二氏,不问可知矣。
△《易经儿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苏濬撰。濬《周易冥冥篇》,恍惚支离,颇涉异学。及作是书,乃墨守朱子《本义》,尺寸不逾。其首先曰《讲》者,诠释文句也。次曰《意》者,推阐大旨也。次曰《总论》,则一卦之纲领也。又间出旁注,以一二语标题。盖专为科举之学而设。因在家塾,以此书为子侄讲授,故称“儿说”。万历中尝刊行,板后散佚。康熙丁卯,其裔孙尧松等重刊之。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
是编用注疏本,汇前儒之说以作解。大旨依傍程朱《传》、《义》,而亦时有所纠正。如《坤》六五一爻,驳程子女娲、武后之说是也。所说颇洁净,而随文生义,罕所发明。其首列易图,以《河图》作《旋毛》,《洛书》作《拆甲》,盖本吴澄之说,非所臆造。然澄说实臆造也。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守益传》末。是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亦兼言象,自《系辞》以下所解甚略。《自序》谓就心所会者述之,故名《易会》。然往往亦借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