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尚书、侍郎总其职务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属,咸质正焉。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周礼大司寇属官有士师下大夫,盖郎中之任也。後汉有二千石曹尚书,掌刑法,因立二千石郎曹。魏、晋、宋、齐并以三公郎曹掌刑狱,置郎中各一人;梁、陈因为侍郎。後魏、北齐三公郎中各置二人。後周秋官府有小刑部下大夫一人。隋初省三公曹,置刑部郎曹,掌刑法,置侍郎一人;炀帝除“侍、又改为宪部郎,皇朝因之。武德三年改曰刑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刑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周礼大司寇属官有上士,後周依焉,盖员外之任也。隋开皇六年置刑部员外郎,炀帝改为宪部承务郎,皇朝因之。武德三年改曰刑部员外郎,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主事四人,从九品上。郎中、员外郎掌贰尚书、侍郎,举其典宪而辨其轻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律一十有二章:一曰《名例》,二曰《卫禁》;三曰《职制》,四曰《户婚》,五曰《厩库》,六曰《擅兴》,七日《贼盗》,八日《斗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一日《捕亡》,十二日《断狱》,而大凡五百条焉。(律,法也。魏文侯师李悝集诸国刑书,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商鞅傅之,改法为律,以相秦,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大辟加凿颠、抽胁、锲烹、车裂之制。至汉,萧何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之《九章之律》。汉兴,虽约法三章,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当族者皆先黥、劓、斩左 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骨肉於其市,诽谤、罟诅又先断其舌,谓之具五刑。至文帝,感缇萦之言,除肉刑,命丞相、御史定律曰:“诸当完者,为城旦春;当黥者,髡钳为城旦春;当劓者,答三百籍笞;当斩左趾者,笞五百籍笞;当斩右趾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赃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春;满三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马隶臣、妾;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鬼薪白粲满三岁为隶臣、妾,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其亡逃及有罪耐已上,不用此令。”是後,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而笞五百、笞三百率多至死。巨景帝定律,苔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犹尚不全,又减笞三百曰二百,答二百曰一百,遂定《令》:“以竹为之,长五尺,其本大一寸,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答者,答臀,无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自是得全。至武帝时,张汤、赵禹增律令科条,大辟四百九条。宣帝时,于定国又删定律令科条。成帝时,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大辟之罪千有余条。至後汉,马融、郑玄诸儒十有余家,律令章句数十万言,定断罪所用者,合二万六千余条。魏武为相,造甲子科条:犯斩左、右趾,易以木械。魏氏受命;参议复肉刑;属军团多故,竟寝之。乃命陈群等采汉律,为《魏律》十八篇,增汉萧何律《劫掠》、《诈伪》、《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谙赇》、《惊事》、《价赃》等九篇也。依古义,制为五刑,其大辞有三,髡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赎刑十一,罚金六,杂抵罪七,凡三十七名。晋氏受命,议复肉刑,复寝之。命贾充等十四人增损汉、魏律,为二十篇:一、《刑名》,二、《法例》。三、《盗律》,四、《贼律》,五、《诈伪》,六、《请赇》,七、《告劾》,八、《捕律》,九、《系讯》,十、《断狱》,十一、《杂律》,十二、《户律》,十三、《擅兴律》,十四、《毁亡》,十五、《卫宫》,十六、《水火》、十七、《厩律》,十八、《关市》,十九、《违制》,二十、《诸侯》,凡一千五百三十条。其刑名之制,大辟之刑有三:一曰枭,二曰斩。三曰弃市。髡刑有四:一曰髡钳五岁刑,笞二百;二曰四岁刑;三曰三岁刑;四曰二岁刑。赎死,金二斤;赎五岁刑,金一斤十二两;四岁、三岁、二岁各以四两为差。又有杂抵罪罚金十二两、八两、四两、二两、一两之差。弃市以上马死罪,二岁刑以上为耐罪,罚金一两以上为赎罪。宋及南齐律之篇目及刑名之制略同晋氏,唯赎罪绢兼用之。梁氏受命,命蔡法度、沈约等十人增损晋律,为二十篇:一、《刑名》,二、《法例》,三、《盗劫》,四,《贼叛》,五、《诈伪》,六、《受赇》,七、《告劾》,八、《讨捕》,九、《系讯》,十、《断狱》,十一、《杂律》,十二、《户律》,十三、《擅兴》,十四、《毁亡》,十五、《卫宫》,十六、《水火》,十七、《仓库》,十八、《厩律》,十九、《关市》,二十、《违制》,大凡定罪二千五百二十九条。其刑名之制,加《晋律》一岁刑,半岁刑,百日刑,鞭杖二百,鞭杖一百,鞭杖五十、三十、一十之差;又加杖八等之差。其鞭有制鞭、法鞭、常鞭三等之差: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且不去廉。杖有大杖、法杖、小杖,皆用生荆。其犯劫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