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鲁郡三百七十里。西至济南郡二百里。北至……东南到琅琊郡五百二十里。西南到济南郡二百里。西北到……东北到北海郡一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五里,去东京一千四百四十七里。户四万二千八百八,口二十四万一千三百。
  淄州今理淄川县。禹贡曰「潍淄既道」,即其地也。春秋、战国皆齐地。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二国之地,又置淄川国。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废之。隋置淄州,炀帝初,并其地入齐郡。大唐复置淄州,或为淄川郡。领县五:
    淄川汉般阳县。有淄水。汉莱芜县故城在东南。汉淄川国亦在此。古齐长城。
    长山汉于陵县。又汉济南郡故城在今县西北。长白山,陈仲子夫妻所隐处。
    邹平汉旧县。北齐平原郡。
    高苑汉旧县。千乘国故城在今县北。又有被阳故城在西南。被音皮。
    济阳
  高密郡东至东莱郡三百七十里。南至东海郡四百七十二里。西至琅琊郡三百七十里。北至北海郡三百四十五里。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西南到琅琊郡三百七十里。西北到北海郡三百三十二里。东北到东莱郡胶水县界一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七百里,去东京一千八百六十九里。户二万六千九百八十,口十三万二千三百二十四。
  密州今理诸城县。战国属齐。秦属琅琊郡。汉属琅琊郡、高密国、城阳国地。后汉属琅琊郡、北海国地。晋属城阳郡。后魏复置高密郡,后置胶州。隋初为密州,以密水为名。炀帝改为高密郡。大唐因之。领县四:
    诸城汉东武县,乐府有东武吟。又汉诸县故城在今县西南。古齐长城东南自上大朱山起,尽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又有汉黔陬县故城在东北。琅琊山,秦始皇幸齐,遂登琅琊,作层台山上。
    莒古莒国。战国时,燕将乐毅破齐,独莒不下。汉海曲县故城在今县东。王莽末,赤眉贼之始,吕母起于此。赤眉樊崇、谢禄等将兵十余万,围莒,数月不能下。又有姑幕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则古蒲姑氏之国。春秋向邑故城在今县南。潍水,源出县东北潍山也。
    高密汉高密郡。古夷安故城,则今县外城。夷泽,灌田万顷。
    安丘汉旧县。有渠丘亭。古昌安故城即今县外城。古淳于城在今县东北。汉故平昌县城在县南。
  东莱郡东至东牟郡四百里。南至高密郡三百六十里。西至海二十九里。北至海五十里。东南到海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北海郡界二十九里。西北到海二十一里。东北到东牟郡四百里。去西京二千七百六里,去东京一千八百五十三里。户二万六千九百四十六,口十五万八千三百三。
  莱州今理掖县。春秋莱子国也。禹贡曰「莱夷作牧」是也。齐侯迁莱子于郳,五奚反。在齐国之东,故曰东莱。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两汉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宋为东莱郡。后魏复为东莱郡,后置光州。隋改为莱州,炀帝改为东莱郡。大唐为莱州,或为东莱郡。领县四:
    掖汉旧县。掖,水名。又有汉曲城县故城在东北。有三山,史记封禅书云:祠三山,为阴主。万里沙,汉武帝元封元年,旱,祷之。
    胶水汉胶东国地。
    即墨汉旧县。又有汉不其县故城,在今县西。有乐毅城。又有沽水,左传云「沽尤以西」,即此也。今县东南有大劳山、小劳山,燕乐毅破齐,田单守,不下。又有汉壮武县故城,在其西也。
    昌阳汉旧县。有貕养津,周礼曰,幽州其薮貕养。又有汉挺县故城,在其西北也。
  东牟郡东至文登县东海四百九十里。南至东莱郡昌阳县二百一十里。西至海四里。北至海三里。东南到文登县东界海四百六十里。西南到东莱郡四百里。西北到海四里。东北到海五里。去西京三千一百二十五里,去东京三千三百七十里。户二万一百八十五,口十一万五千六百六十二。
  登州今理蓬莱县。春秋牟子国也。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以下并属东莱郡。大唐武太后分莱州,置登州,或为东牟郡。领县四:
    蓬莱
    文登汉腄县地。有文登山。又有之罘山,秦始皇立颂之所。有始皇石桥。罘音扶。
    黄有莱山。汉旧县。
    牟平汉旧县。
  安东府东至越喜部落二千五百里。南至柳城郡界九十里。西至契丹界八十里。北至渤海一千九百五十里。东南到……西南到鱼胞栅五十里。西北到契丹衙帐一千里。东北到契丹界八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二十里,去东京四千四百四十里。户……口
  安东大都护府,舜分青州为营州,置牧,宜辽水之东是也。已具注序篇。春秋及战国并属燕。秦、二汉曰辽东郡,东通乐浪。乐浪本朝鲜国。汉元封三年,朝鲜人斩其王而降,以其地为乐浪、玄菟等郡,后又置带方郡,并在辽水之东。浪音郎。晋因之,兼置平州。领郡国五,州理于此。自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之。魏置东夷校尉,居襄平,而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幽州。及文懿灭后,有护东校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