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北至河南府登封县百十里。东南到淮安郡四百二十里。西南到弘农郡七百里。西北到河南府伊阙县界八十里。东北到河南府阳翟县百七十里。去西京九百八十里,去东京一百五十里。户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口二十七万六千八百七十九。
  汝州今理梁县。在周为王畿。春秋时,戎蛮子之邑,亦楚郑二国之境。七国时属韩。秦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颍川二郡地,后汉因之。魏晋属河南、舞阳二郡地。后魏属汝北郡。后周属南襄城郡。隋初置伊州,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分属襄城、颍川二郡。大唐为汝州,或为临汝郡。汉广成苑在今县西。领县七:
    梁汉旧县。战国时谓之南梁,以别大梁、少梁也。又有霍阳山,即左传哀公四年,楚为一昔之期而袭梁霍也。有蛮中聚,即戎蛮子国,在今县西南,俗谓之麻城。又汉光武封姬常为周承休公,故城在今县东。又有阳人聚,故城在今县西,秦灭东周,徙其君于阳人聚,即此地也,又孙坚大破董卓军之所。又有汉霍阳县,因山为名,俗谓之张侯城,亦在今郡西南,亦名王坞城,亦名高齐汝北郡,以备周寇也。
    叶古应国也。汉父城县也。又本楚地,楚叶公邑也。有方城山,即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也。又有昆阳城,在今县北二十五里,即光武破王寻之所。有古墓在东,俗云王乔墓也。
    鲁山汉鲁阳县。今有鲁阳关,古遶角城,在县东南。有汉犨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后周置三镇,在县西南十九里,亦名平高城,以御齐。高齐则于县东北十七里置鲁城,以御周。
    龙兴
    临汝
    襄城汉旧县。楚灵王所筑。又有古不羹城,在县西南。羹音郎。
    郏城汉郏县。旧曰龙山。
  荥阳郡东至陈留郡百四十四里。南至颍川郡二百八十里。西至河南府二百七十里。北至河内郡获嘉县界、黄河中流九十六里。东南到陈留郡尉氏县百三十二里。西南到河南府密县百七里。西北到河内郡百五十六里。东北到灵昌郡二百八十四里。去西京一千一百五里,去东京二百六十里。户七万四千八百九,口四十三万四千三百六。
  郑州今理管城县。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初,封管叔于此。又曰虢郐之地。郑武公与平王东迁,武公灭两国而迁都焉。后郑为韩所灭,韩又徙都之,其东境属魏。秦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后汉因之,分置荥阳郡。宋亦然。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荥州,后改为郑州。隋置管州;炀帝初,复为郑州,寻废州,置荥阳郡。大唐因之。领县七:
    管城古周初管国。故邲城在县南,左传晋楚战处。仆射陂,后魏孝文赐李冲,因为名也。邲,毗必反。
    荥阳故虢国,所谓东虢也。秦置敖仓。又有鸿沟在县西,即楚汉分境之所。又有京水、索水,楚汉战于京、索闲是也。京,故郑邑,在县东,左传所谓京城太叔者也。
    中牟汉旧县。有圃田泽,荆河州薮也。赵献侯自耿徙此,又赵襄子时,佛肸以中牟叛,即此也。北十二里有中牟台,是为官渡城,即曹公、袁绍相持之所。
    新郑汉旧县。春秋时,郑国至韩哀侯灭郑,自平阳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也。本郐国之地。
    荥泽禹贡「济水溢为荥」,即此。今济水不复入荥也。有敖山,其地险固。故王宫城在今县西北十五里,即左传云晋文公胜楚后,「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今故城内东北隅有践土台是也。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四月,晋侯败楚师于城濮,五月盟诸侯于践土,公朝于王所。注云:「践土,郑地。王在践土,非京师,故曰王所。」
    阳武汉旧县。有博浪沙,地名,即张良击秦皇之所。
    原武汉旧县,故城在今县西。汉卷县故城在县东。
  陈留郡东至睢阳郡三百里。南至汝南郡五百里。西至荥阳郡百四十里。北至灵昌郡二百二十里。东南到睢阳郡三百十八里。西南到颍川郡二百三十里。西北到灵昌郡胙城县界八十里。东北到济阴郡二百四十五里。去西京一千二百四十里,去东京四百里。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五十,口五十二万九千三百五十五。
  汴州今理浚仪、开封二县。春秋时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居大梁,即今浚仪县也。张仪说魏哀王曰:「魏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秦属三川郡。郦生说汉王曰:「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汉置陈留郡,后汉因之。晋改为陈留国。东魏置梁州陈留、开封二郡。北齐废开封郡,并入陈留郡。后周改梁州为汴州。隋废陈留郡,炀帝初又废州,分其地入荥阳、梁、颍川、济阴等四郡。大唐复置汴州,或为陈留郡。今郡西古城,战国时魏惠王所筑也。秦始皇二十三年攻魏,引河水灌城而拔之。有通济渠,隋炀帝开引黄河水,以通江淮漕运,兼引汴水,即浪●渠也。浪●与莨荡同。领县六:
    开封有蓬池,亦曰逢泽。故卫国之匡地。夷门,侯嬴所处。
    浚仪汉开封县故城在南。有蔡水。
    陈留有莘城,国语谓之莘墟。陈留本郑邑,后为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