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险固之极。西魏置今县。
    洋源汉城固县地。武德初置县。
    华阳天宝中改为真符。
  上洛郡东至南阳郡六百四十里。南至安康郡七百二十里。西至安康郡七百二十里。北至弘农郡四百里。东南到武当郡丰利县六百六十里。西南到安康郡七百二十里。西北到华阴郡三百里。东北到弘农郡四百里。去西京三百里,去东京八十六里。户八千六百三十三,口五万三千七百。
  商州今理上洛县。古商国也。春秋时其地属晋。所谓晋阴。战国属秦,即卫鞅所封商邑也。秦平天下,属内史地。汉属弘农郡。后汉属京兆尹。晋初为京兆南部,后置上洛郡。后魏因之。西魏又置洛州。后周改为商州。隋炀帝复置上洛郡。大唐为商州,或为上洛郡。领县五:
    上洛汉旧县。有秦岭山、熊耳山、洛水、丹水。有商山,亦名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隐。其地险阻。王莽命明威侯王级曰:「绕溜之固,南当荆楚。」绕溜者,言四面塞阨,其道屈曲,水回绕而溜,即今七盘十二绕。
    上津汉长利县。宋置北上洛郡,梁改为南洛州,西魏又改为上州。隋废。有天柱山。
    商洛古商邑,所封也。检地志云商、于中,盖今南阳郡界。所谓商于地,亦汉商县地。有武关。
    丰阳汉商县地,卫鞅封在此。
    洛南汉上洛县地,西晋拒阳郡。有玄扈山,有冢岭山,洛水所出。
  安康郡东至武当郡七百二十里。南至云安郡九百五十四里。西至洋川郡二百里。北至京兆府界五百六十六里。东南到房陵郡五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通川郡一千一百里。西北到京兆府长安县界五百九十里。东北到上洛郡六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九十一里,去东京一千九百五十六里。户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六,口七万七千七百二十五。
  金州今理西城县。虞舜尝居之,谓之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本曰妫汭。战国时属楚。秦属汉中郡,两汉因之。魏以汉中遗人在东垂者置魏兴郡,即其地也。晋、宋、齐皆因之。梁寻改为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后因其地出金,改为金州。隋初因之,炀帝初改置西城郡。大唐为金州,或为安康郡。郡临汉江。领县六:
    西城汉旧县。有妫墟。晋吉挹为梁州督,为苻坚所攻,于县南九里峻山筑垒,三年不下。
    石泉齐置晋昌郡于此。
    安康汉安阳县,晋改安康县。
    洵阳汉旧县。有洵水、马迹山。
    淯阳西魏置淯阳郡。后曰黄土,因山为名也。淯音育。
    平利汉西城县地。武德中置县。
  房陵郡东至襄阳郡四百九十里。南至巴东郡五百里。西至安康郡五百四十九里。北至武当郡二百六十里。东南到襄阳郡界四百九十里。西南到安康郡界五百七十八里。西北到房陵郡界五百四十七里。东北到襄阳郡界一百七十八里。去西京一千三百里,去东京一千一百八十五里。户一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口六万八百七十九。
  房州今理房陵县。古麇、庸二国之地。麇音君。春秋楚子败麇师于防渚,即此地也。战国时楚地。秦灭赵,徙赵王迁于此。其地四塞险固,平天下,属汉中郡。两汉因之。魏文帝置新城郡。蜀将孟达降魏,为新城守,后叛归蜀,司马宣王讨平之。晋、宋、齐为新城、上庸二郡地。梁末置岐州。西魏置光迁国。后周国废,置迁州。隋炀帝初置房陵郡。大唐武德初,于竹山县置房州。贞观十年,移于今所。或为房陵郡。领县四:
    房陵汉初曰防陵,后改曰房陵县。有房山、筑水。
    竹山古庸国,汉上庸县。有白马塞山,孟达尝登之,叹曰:「此金城千里」。
    永清汉房陵县地。后周为县。
    上庸汉上庸县地。
  通川郡东至盛山郡三百里。南至南浦郡四百里。西至潾山郡六百里。北至洋川郡一百九十六里。东南到盛山郡三百里。西南到潾山郡六百里。西北到清化郡四百五十里。东北到安康郡一千一百里。去西京,取益昌郡驿路,二千五里;东取洋川郡骆谷路,约有一千五百七十六里。去东京,取盛山郡下水,经三峡,出江陵、襄阳、南阳、临汝等郡至东京,水陆相承,二千八百七十五里。户四千四百六十一,口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七。
  通州今理通川县。春秋、战国时,并属巴国。秦属巴郡,二汉因之。晋属巴西郡。宋、齐为巴渠郡。梁于此兼置万州以州内地万余顷,因为名。东关郡。西魏改为通州。以居四达之路,故改。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置通川郡。大唐因之。领县七:
    通川汉宕渠县之地。后汉分置宣汉县。隋改之。
    三冈
    石鼓西魏属迁州。后周置临清郡。
    宣汉西魏置并州永昌郡。
    新宁
    永穆梁置永康县。隋改之。
    东乡西魏置石州。后周置三巴郡。
  潾山郡东至南浦郡四百五十里。南至巴川郡新明县界百七十里。西至南充郡二百八十里。北至通川郡六百里。东南到涪陵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南充郡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