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并听表荐。太守则曹掾以下及管内之人,亦听表举。其大州、中州、下州,畿内,上郡、中郡,并三年之内各举一人。其不入品州并自余郡守,不在举限。」
  昔三代以前,天下列国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大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公、侯、伯之大夫再命,子、男之大夫一命,其士以下不命,皆国君专之。汉初,王侯国百官皆如汉朝,唯丞相命于天子,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及景帝惩吴、楚之乱,杀其制度,罢御史大夫以下官。至武帝,又诏:「凡王侯吏职秩二千石者,不得擅补。其州郡佐吏,自别驾、长史以下,皆刺史、太守自辟。」历代因而不革。洎北齐武平中,后主失政,多有佞幸,乃赐其卖官,分占州郡,下及乡官,多降中旨,故有敕用州主簿、郡功曹者。自是之后,州郡辟士之权,浸移于朝廷。以故外吏不得精核,由此起也。
  后周以吏部中大夫一人掌选举,吏部下大夫一人以贰之。初霸府时,苏绰为六条诏书,其四曰「擢贤良」。绰深思本始,惩魏、齐之失,罢门资之制。其所察举,颇加精慎。及武帝平齐,广收遗逸,乃诏山东诸州举明经干理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至宣帝大成元年,诏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上州、上郡岁一人。其刺史僚佐州吏则自署,府官则命于朝廷。
  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开皇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牛弘为吏部尚书,高构为侍郎,最为称职。当时之制,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自后魏末、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在省司。牛弘尝问刘炫曰:「按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吏百倍于前,判官减即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常虑覆理,锻炼若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故谚云:『老吏抱案死。』今古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弊,职此之由。」弘又问:「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宁舍,其事何由?」炫对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所以繁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欲从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之。
  自后周以降,选无清浊。初卢恺摄吏部尚书,与侍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物类,颇为清简,而谮愬纷纭,恺及道衡皆除名。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曰:「异乎!选法之难行久矣。夫天产万类,美寡而恶众;人分九流,君子孤而小人群。虽消长迭有,而善恶不常,此古今之通理然也。将退不肖而惩其滥,必悬法以示,而俾人知惧;举善以劝,而不仁自远。可以阴骘而潜移之,固难明斥其恶而强挤也。暨艳、张彝皆以不及是而败,悲夫!斯理甚明,盖非英明之君,不可以语焉。故崔、毛当魏武而政举,卢、薛值隋文而身坠。时难,不其然乎?」
  炀帝始建进士科。又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擢之。大业三年,始置吏部侍郎一人,分掌尚书职事。时武夫参选,多授文职。大业八年,诏曰:「顷自班朝治人,乃由勋叙,拔之行阵,起自勇夫,蠹政害人,寔由于此。自今以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因授文官职事。」
通典卷第十五 选举三
  历代制下 考绩
    历代制下大唐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并具学篇。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征耆艾、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其不在馆学而举者,谓之乡贡。旧令诸郡虽一、二、三人之限,而实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武德旧制,以考功郎中监试贡举。贞观以后,则考功员外郎专掌之。律曰:「诸贡举非其人,谓德行乖僻,不如举状者。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谓才堪利用,蔽而不言也。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初,秀才科等最高,试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复有此举。其时以进士渐难,而秀才本科无帖经及杂文之限,反易于进士。主司以其科废久,不欲收奖,应者多落之,三十年来无及第者。至天宝初,礼部侍郎韦陟始奏请,有堪此举者,令官长特荐,其常年举送者并停。自是士族所趣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其初止试策,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
  至调露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二科并加帖经。其后,又加老子、孝经,使兼通之。永隆二年,诏明经帖十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