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举案。通事舍人引中书令,持幡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诣门外位立。持节者立于中书令之南,少西,令史举案者立于中书令西北,俱东面。立定,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诣中书令前,中书令取诏书,持案者以案退复位。中书令称「有诏」,群官皆再拜。宣诏讫,群官又再拜,舞蹈,又再拜。刑部释囚。刑部尚书前,受诏书,退复位。持节者加节衣。通事舍人引中书令,幡节前导而入。通事舍人引群官还次。
    群臣诣阙上表
  前一日,守宫设文武群官次于朝堂如常仪。
  其日,量时刻文武群官集,俱就位各服朝服。奉礼设群官位于东朝堂之前,近南,文东武西,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群官之北,南向。设奉礼位于群官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奉礼帅赞者先就位。谒者引群官各就位。礼部令史二人,绛公服,对举表案立于奉礼之北,西面。立定,典谒引中书令出就南面位。礼部郎中引表案诣中书令前,郎中取表以授,中书令受表,郎中、举案退复位。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中书令以表入奏,出复位,南面称「有诏」,群官再拜。宣诏讫,又再拜。谒者引为首一人进,北面受表,退复位。舍人引中书令入,谒者引群官还次。
    群臣奉参起居
  前一日,守宫设文武群官次于朝堂如常仪。
  其日,依时刻文武群官九品以上俱集朝堂次。奉礼设文武群官位于东朝堂之前,文左武右,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又设奉礼位于文武官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又设通事舍人位于文官为首者之北,少东,西向并如常。奉礼帅赞者先就位。舍人各引文武群官俱就位。立定,舍人引为首者少进,通起居讫,退复位。奉礼唱:「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舍人入奏讫,舍人承旨出,复位,西面称:「敕旨。」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宣敕讫,又再拜。舍人及群官俱退。
    皇帝遣使诣蕃宣劳
  前一日,执事者设使者次于大门外道东,南向。
  其日,使者至,执事者引就次,使者以下俱公服。蕃主朝服立于东阶东南,西面。使者出次,执事者引使者立于大门外之西,东面。使副立于使者西南,持节者立于使者之北,少退,令史二人对举诏书案立于使副西南,俱东向。执事者引蕃主迎使者于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执事者引使者入,持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入门而左。使者诣阶闲,南面立。持节者立于使者之东,少南,西面。使副立于使者西南,持案者立使副西南,俱东面。执事者引蕃主入立于使者之南,北面。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使副前,使副取诏书,持案者退复位;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称:「有诏。」蕃主再拜。使者宣诏讫,蕃主又再拜。执事者引蕃主进使者前,北面受诏书,退立于东阶东南,西面。持节者加节衣,执事者引使者,持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出,复门外位。执事者引蕃主拜送于大门外。使者还于次,执事者引蕃主入。
    皇帝遣使诣诸州宣抚
  前一日,本司设使者次于州大门外道右,南向。又设应集之官次于大门外,文官在道东,武官于使者次西南,俱南向,相对为首。
  其日,使者将至,刺史出城,迎于一里外。相去九十步许,刺史于路左下马,使者下马,皆少进,使者命刺史乘马,使者与刺史俱乘马而行。使者至镇及县,其镇将与县令迎,与刺史同。若使者五品以上,镇将、县令六品以下,则使者不下马,命镇将、县令乘马而已。若临边者,不出迎。应集者至州门外,各就次服朝服,非朝服者公服。应受制者及应版授官路远不及期者,则使至别定集日。本司设使者位于厅事阶闲,南向。设刺史位于使者位之南,北向。设应集之官位于刺史后,每等异位。若有诸老,则位于诸官之后,俱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又设刺史以下位于大门外之东,每等异位,重行西面,以北为上。
  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若别日宣劳,则使者停于馆,应集者至日乃集。刺史入。使者以下皆公服,制书及版各置于案。赞礼者引应集之官就门外位。诸老应受版者齿位。八十以上者杖于位。刺史朝服以出,行参军引立于东阶东南,西面。使者出次,赞礼者引使者,持幡节者前导,立于门西,东面。持幡节者立于使者之北,少退,使副立使者西南,史二人对举制书及版案立于使副西南,俱东面北上。若版多,则量加于案。立定,行参军引刺史迎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引刺史先入立于内门外之东,西面,州官立于其后。
  赞礼者引使者,持幡节者前导,入门而左,使副以下从之。使者诣阶闲就位,南面立。持幡节者立于使者之东,少南,西面,幡在南。使副立于使者西南,持案者立于使副之南,少退,俱东面。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集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持节者脱节衣。持案者进使副前,使副取制书,持案者退复位;使副以制书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刺史等再拜。宣制讫,刺史等又再拜。行参军引刺史进诣使者前,北面受制书讫,退立于东阶东南,西面。赞礼者以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