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尤其清者。东宫近代用人,皆取甲族有才名者。时于陵、周舍并擢充斯职。武帝曰:「官以人而清,岂限于甲族。」时论美之。陈因之。北齐典经坊洗马二人。隋曰司经局,置洗马四人。炀帝减二人。大唐司经局洗马二人。龙朔二年,改洗马为司经大夫。三年,改司经局为桂坊。一云析司经局置桂坊。司经大夫通判坊事,罢隶左春坊。咸亨初复旧,掌侍奉及经史图籍,判局事。
  文学:汉时郡及王国并有文学,而东宫无闻。魏武置太子文学,魏武为丞相,以司马宣王为文学掾,甚为世子所亲信。自后并无。至后周建德三年,太子文学十人,后省。龙朔三年,置太子文学四员。属桂坊。桂坊废而属司经。开元中,定制为三员,掌侍奉,分掌四部书,判书功事。
  校书:宋孝建中,洗马有校书吏四人,自后无闻。北齐有太子校书。隋太子校书有六人。大唐四人,掌雠校经籍。无郎字。初弘文、崇文二馆置雠校,开元六年省雠校,置校书。弘文四员,崇文二员。
  正字:隋太子正字二员,炀帝改为正书。大唐复为正字,亦置二人,掌刊正文字。
  典膳郎:汉魏以来并有太子食官局。至北齐,门下坊始别置典膳局,有监、丞各二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典膳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进膳尝食之事,丞贰之。干封元年,皇太子久在内不出,典膳丞邢文伟减膳,上启曰:「窃见礼大戴记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亏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则死之。宰之义不得不撤膳,不撤则死之。』近日以来,未甚谈议,不接谒见,常三朝之后,但与内人独居,何由发挥圣智,使睿哲文明者乎!今史虽阙官,宰当奉职,忝备所司,不敢逃死。谨守礼经,遽申减膳。」其年,右史阙,宰臣进拟数人,高宗曰:「邢文伟嫌我儿不读书,不肯与肉吃,此人甚直,可用。」遂拜焉。
  药藏郎:北齐门下坊领药藏局,有监、丞各二人,侍药四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药藏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和剂医药之事,丞贰之。
  内直郎:齐有太子内直兵局,内直兵史二人。梁有斋内、主玺、主衣、扶侍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领殿内局,有内直监二人,副监四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内直局有郎二人,丞二人,掌符玺、伞扇、几案、衣服之事,丞贰之。
  典设郎:南齐置斋居局斋居库,丞一人。梁斋内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斋帅局,有太子斋帅、内阁帅各二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典设局有郎四人,掌凡大祭祀汤沐、洒扫、铺陈之事。
  宫门郎:秦有太子门大夫,汉因之,员二人,汉官仪曰:「门大夫选四府掾属。」职比郎将。汉官仪曰:「安帝时,太子谒庙,门大夫乘从,冠两梁冠。」魏因之。晋太子门大夫准公交车令,掌通笺表及宫门禁防。宋因之。梁代视谒者仆射。陈因之。北齐谓之门大夫坊,并统伶官。隋炀帝改门大夫为宫门监。大唐初为宫门大夫。今宫门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东宫殿门管钥及启闭之事,丞贰之。
    太子家令丞 主簿 食官署 典仓署 司藏署
  家令,秦官,属詹事。服虔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汉因之,有丞,晁错为太子家令,以奇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为智囊。疏受亦为太子家令。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汉代太子食汤沐邑十县,家令主之。后汉则属少傅,主仓谷饮食。魏因之。晋又兼主刑狱、谷货、饮食,职比廷尉、司农、少府。其家令、率更令及仆,为太子三卿。太康八年,进品与中庶子、二率同。自汉至晋,家令在率更下,宋则居上。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主内茵褥床几诸供中之物及官奴婢、月用钱、内库、盐米、车牛、刑狱。齐因之。自宋齐以来,清流者不为之。沈约为齐文惠太子家令。至梁天监六年,武帝以三卿陵替,乃诏革选,家令视通直常侍,率更、仆视黄门。陈因之。后魏亦曰三卿。北齐家令有功曹、主簿,领食官、典仓、司藏等三署及领内坊令、丞。隋掌刑法、食膳、仓库、奴婢等。炀帝改为司府令。大唐复为家令寺,置家令一人,唯不主刑法,余与隋同。龙朔二年,改家令寺为宫府寺,家令为宫府大夫。咸亨初复旧。丞二人,主簿一人,领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署令各一人,丞各二人。
  丞:汉家令有丞,后无闻。宋书云「家令丞一人,晋置」。宋齐以后并有之。后周无。隋家令丞二人。大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宫府丞。咸亨元年复旧。掌判寺事。
  主簿:晋家令有主簿,宋齐因之,自后无。北齐家令有主簿员。隋亦然。大唐因之。掌印并及句举。
  食官署令、丞:汉詹事属官有食官令长丞。后汉亦有,而属少傅,主饮食。晋太子食官令,职如太官令。宋则属中庶子。齐则属詹事,掌厨膳之事。梁食官局属庶子。陈因之。后魏亦有。北齐有食官令、丞,又别领器局、酒局二丞。隋家令寺统食官令、丞,令一人,丞二人。大唐因之,掌饮膳之事。
  典仓署令:后汉太子仓令属少傅,主仓谷。魏以下无闻。后魏有之。北齐家令寺领典仓署令、丞,典仓署又别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