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绛朝服;其在陛列,则鹖尾冠,鹖鸟每斗死不止。绛纱縠单衣。江左不复着鹖冠。齐因之。后魏有羽林监。北齐置监十五人。后周有左右羽林率,属大司马。隋炀帝改左右领军为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大唐贞观十二年,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曰飞骑。又于飞骑中简才力骁捷善射者,号为百骑,扈从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龙朔二年,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武太后临朝,永昌元年,改百骑为千骑。天授中,改军为卫。中宗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大将军一人,大足元年,左右羽林卫各增置将军一人。所掌与左右卫同,将军各三人以副之。领官属并大唐置。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附
  大唐之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永昌元年,改羽林百骑为千骑。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仍分为左右营。开元二十六年,析羽林军置左右龙武军,以左右万骑营隶焉。官属并大唐置。至德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林之制。
通典卷第二十九 职官十一
  武官下
   大将军并官属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四征将军四镇将军 四安将军 四平将军 杂号将军 监军军师祭酒理曹掾属附 三署郎官叙 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左右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 四中郎将东西南北 杂中郎将 折冲府果毅别将等附 三都尉奉车 驸马 骑 奉朝请附
    大将军并官属
  大将军,战国时官也。楚怀王与秦战,秦败楚,虏其大将军,屈是矣。汉高帝以韩信为大将军。初拜信,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儿戏耳。」乃择良日,斋戒设坛,以礼拜之。又窦婴为大将军,每朝大议,列侯莫敢抗礼。武帝又置。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卫青字仲卿,为车骑,击匈奴大立功,引兵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因军中拜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卿以下皆拜,惟汲黯独揖。后又加青大司马位,冠于大将军上,共为一官。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二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后汉光武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后汉大将军自为一官,其大司马不加于其上。和帝时,以窦宪为之。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振朝廷,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宪初为此官,威振天下,尚书以下欲拜之,伏称万岁。尚书令韩棱曰:「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乃止。后梁冀为之,官属倍于三公府。自安帝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梁冀别传云:「元嘉二年,又加冀礼仪。大将军朝,到端门,谒者将引。增掾属、舍人、令史、官骑、鼓吹各十人。」风俗通曰:「桓帝初,京师谣曰:『游平卖印自有评,不避豪强及大姓。』按:窦武字游平,为大将军,印绶所加,咸得其人。」汉末犹在三公上。魏武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下,魏武乃固以大将军让绍。魏黄初中,又有上大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明帝青龙三年,晋宣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自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晋景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后,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薨,复如旧。冠绶佩服与大司马同。宋唯彭城王义康为之,章绶冠佩亦与晋同。齐以为赠。梁有之。陈以为赠。后魏、北齐为二大,与大司马同。后周建德四年,增置上大将军。隋并以为武散官,不理事。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大唐贞元二年九月敕:「六军先已各置统军一人。今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自今已后,内外文武阙官,于文武班中材望相当者参叙,仍待以后各依故事,于本卫量置卫兵。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优重。」
  汉不见官属,后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窦宪为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傅属官。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又赐官骑四十人及鼓吹。应劭曰:「鼓吹二十人,非常员。」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其不置校尉部,但有军司马一人。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魏以司马景王为大将军,置掾十人,则无属官。其骠骑、车骑府有长史、司马。晋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领、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品秩俸赐亦与诸公同。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官属并与公同。宋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府皆有长史一人,又各置司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