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主簿各一人,大唐置。
  甲坊署令、丞:周礼考工记曰:「函人为甲。」隋少府有甲铠署,大唐改焉。
  弩坊署令、丞:周礼司弓矢掌四弩。隋有弓弩署,大唐改焉。
    都水使者丞 主簿 舟楫署 河渠署
  虞舜命益作虞,以掌山泽。周官有林衡、川衡二官,掌林麓川泽之禁。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颜师古曰:「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衡,平也。主平其税也。掌上林苑,汉赵充国以中郎为水衡都尉,主舡官也。盖主上林离宫燕休之处。王莽改曰予虞。后汉光武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貙刘,将祭大猎之名。貙,敕俱反。事讫省。初,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领之。刘向为左都水使者是也。又续汉百官志曰:「刘向领三辅都水。」至汉哀帝,省使者官。至东京,凡都水皆罢之,并置河堤谒者。汉之水衡都尉,本主上林苑,魏世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晋武帝省水衡,置都水台,有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而河堤为都水官属。元康中,复有水衡都尉。元康百官名及晋起居注曰:「陈慎、戴熊俱以都水使者领水衡都尉。」怀帝永嘉六年,胡贼入洛阳,都水使者奚浚先出督运得免。江左省河堤。诸公赞曰:「陈勰字太和,有巧思,为都水使者。」洛阳记云:「千金堤,勰所置。」宋都水使者,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与御史中丞同。孝武帝初,省都水台,罢都水使者,置水衡令,孝建元年复置。齐有都水台使者一人。梁初与齐同,天监七年,改都水使者为大舟卿,位视中书郎,列卿之最末者,主舟航河堤。陈因之。后魏初皆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水使者官,至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北齐亦置二使者。隋开皇三年,废都水台入司农,十三年,复置。仁寿元年,改台为监,更名使者亦为监。炀帝又改为使者,寻又为监,加置少监,又改监及少监并为令,领舟楫、河渠二署。大唐武德八年,置都水台,后复为都水署,置令,隶将作。贞观中,复为都水监,置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使者为司津监丞,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都水监为水衡,置都尉;神龙元年,复为都水监,置使者二人,分总其事,不属将作,领舟楫、河渠二署。
  丞:汉有水衡丞五人,亦有都水丞。后汉、晋初都水使者有参军二人,盖亦丞之职任。宋因之。梁大舟卿有丞。陈因之。后魏、北齐又曰参军。隋曰都水丞。大唐二人。
  主簿:晋水衡都尉有之,为左、右、前、后、中五水衡令,悉皆有之。梁大舟卿亦有之。至隋又置,大唐因之。
  舟楫署令:汉主爵中尉属官有都船令丞,水衡都尉有楫棹令丞。晋曰船曹吏。齐曰官船典军。后周曰舟中士。隋为舟楫署令、丞。大唐因之,令、丞各一人。
  河渠署:隋炀帝置,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通典卷第二十八 职官十
  武官上
   将军总叙 左右卫并亲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左右羽林军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附
    将军总叙
  三代之制,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故夏书曰「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盖古之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田,警则以战,所谓入使理之、出使长之之义。其职在国,则以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为称,其在军则以卒伍、司马、将军为号,所以异军国之名。诸侯之制,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其将亦命卿也。晋献公初作二军,公将上军,则将军之名起于此也。魏献子、卫文子并居将军之号。左传曰:「晋阎没、女宽谓魏献子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注曰:「献子为中军率,故谓之将军。」又礼记曰:「将军文子之丧既除,而后越人来吊。」又家语曰:「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是也。文子为卫之将军,名弥牟。自战国置大将军,周末又置前后左右将军,至秦,将军之官多矣。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位次上卿,后汉志曰:「汉将军比公者四:谓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掌京师兵卫,四夷屯警。孝武征闽越、东瓯,又有伏波、楼船;及伐朝鲜、大宛,复置横海、度辽、贰师。宣帝增以蒲类、破羌。权时之制,若此非一,亦不常设。光武中兴,诸将军皆称大。及天下已定,武官悉省。后汉志曰:「其前后杂号将军皆主征伐,事讫皆罢。」四征兴于汉代,四安起于魏初,四镇通于柔远,镇东西南,并后汉末有之。镇北,魏置。四平止于丧乱。魏置。晋武帝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重之士居之。置中军将军以统宿卫七军。及五王作难,东海王越以顷兴事皆由殿省,乃奏宿卫有侯爵者皆罢之。时殿中武官并封侯,由是出者略尽,皆涕泣而去。乃以东海国官领左右卫,以国兵宿卫。晋宋以来,以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