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各一人,掌舟车、杂兵仗、厩牧。
  东园主章令:汉有之,武帝更名木工。如淳曰:「章谓木材也。旧将作大匠主材史名章曹掾。」颜师古曰:「今所谓木锺者,盖章声之转耳。东园主章掌材以供东园匠。」东园匠,官名,主作陵内器物,属少府。大唐无。
    国子监祭酒 司业 丞 主簿 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等博士助教等
  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胡广曰:「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古者,宾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地。」故以祭酒为称。汉之侍中,魏之散骑常侍,功高者并为祭酒,用其义也。公府有祭酒,亦因其名。汉吴王濞年老不朝,为刘氏祭酒,则祭酒之名久矣。王莽以安车驷马迎夏侯胜为讲学祭酒,胜推而不受。又汉置博士,至东京,凡十四人,而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祭酒,谓之博士祭酒,盖本曰仆射,中兴转为祭酒。昭帝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时,诏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增弟子员三千人。平帝时,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后汉安帝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颓弊,鞠为园蔬,牧儿刍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余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魏因之。晋武帝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一人。永嘉中,又置儒林祭酒,以杜夷为之。国子,周之旧名,周官有师氏之职,即魏国子祭酒。周礼师氏以三德三行教国子。又有保氏而养国子以道,教之六艺也。晋介帻皁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旧视侍中、列曹尚书。刘毅、嵇绍并为此官。又袁瑰字山甫,为国子祭酒。时屡经丧乱,礼教陵迟。瑰上疏求立学徒,帝从之。国学之兴,自瑰始也。又裴頠为祭酒,奏立太学,起讲堂,筑门阙,刻石写五经也。宋代若不置学,则助教唯置一人,而祭酒、博士常置也。明帝泰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祭酒一人,有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齐高帝建元四年,有司奏置国学,祭酒准诸曹尚书,博士准中书郎,助教准南台御史,选经学为先,若其人难备,给事中以还明经者,以本位领。其后国讳废学。永明三年,立学,尚书令王俭领祭酒,学既建,乃省总明观。八年,国子博士何胤单为祭酒,疑所服,陆澄等皆不能据,遂以玄服临试,月余日,博议定,乃服朱衣。齐、梁号为国师。梁王承字安期,为国子祭酒。承祖俭,父暕,并居此职,三代为国师,前代未有,当时以为荣。暕音简。陈、后魏亦曰国子祭酒。其初定中原,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北齐国子寺有祭酒一人。隋开皇十三年,国子寺罢隶太常,凡国学诸官,自汉以下,并属太常,至隋始革之。又改寺为学。仁寿元年,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国子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大唐因之。龙朔元年,东都亦置。龙朔二年,改为司成馆,又改祭酒为大司成,咸亨初复旧。光宅元年,改国子监为成均监,神龙元年复旧。领国子学、学生三百人。太学、学生五百人。四门、学生五百人,俊士八百人。律学、学生五十人。书学、学生三十人。算学,学生三十人。凡六学生徒二千二百一十人。每学各置博士,以总学事,及有助教等员。天宝九载,又于国子监置广文馆,领学生为进士业者。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品秩与太学同。置祭酒一人,掌监学之政。皇太子受业,则执经讲说,皆以儒学优重者为之。天宝九载,置广文馆学生进士。
  国子司业:炀帝大业三年,于国子监初置司业一人。礼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因以为名。大唐置二人,副贰祭酒,通判监事。龙朔二年,改为少司成,咸亨初复旧。凡祭酒、司业,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
  丞:隋置三人,大唐一人。
  主簿:北齐置。隋一人,大唐因之。
  国子博士:班固云,按六国时,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又曰:博士,秦官,汉因之。汉博士多至数十人,冠两梁。文帝时,博士朝服玄端,章甫冠。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成帝之代,五经家法稍增,置博士一人。博士选有三科,高第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于时孔光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以高第为尚书。叔孙通为博士,初制汉礼。又贾谊年二十余,文帝召为博士,年最少。每有诏议下,诸老生未能言,谊尽为对之,人人各如其意。又元鼎中,徐偃为博士,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张汤劾偃以矫制,法至死。偃以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万人,专之可也。」汤不能诎。又公孙弘、董仲舒、朱云、匡衡、疏广、韦贤、张禹并为博士。后汉博士凡十四人,易: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氏;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各一博士。华峤汉书曰:「初,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升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