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初复旧。初属秘书省,久视元年,改为浑天监,不隶麟台,改令为监,置一人,其年又改为浑仪监。长安二年,复为太史局,又隶麟台,其监复为太史局令,置二人。景龙二年,复改局为监,而令名不易,不隶秘书。开元二年,复改令为监,改一员为少监。十四年,复为太史局,置令二人,复隶秘书。后又改局为监。干元元年,又改其局为司天台,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有异则密封以奏。其次小吏,有司历、保章正、灵台郎、挈壶正等,官各有差。
  丞二人:司马彪续汉志云,太史有「丞一人」。魏以下历代皆同。隋置二人,炀帝减一人。大唐初,不置丞,久视初,改为浑仪监,始置丞二人,长安二年又省,景龙二年复置。
  初,仪凤四年五月,太常博士、检校太史姚玄辩奏于阳城测影台,依古法立八尺表,夏至日中测影有尺五寸,正与古法同。调露元年十一月,于阳城立表,冬至日中测影,得丈二尺七寸。
  开元十二年四月,命太史监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驰传往安南、朗、蔡、蔚等州测候日影,回日奏闻。数年伺候,及还京,僧一行一时校之,安南景,北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影七尺九寸四分,春秋二分影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测影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极,纔出地二十余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众星粲然,其明大者甚众,图所不载,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其星皆见,乃自古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伏而不见之所也。」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影丈五尺八寸九分,春秋二分影六尺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此二所为中土南北之极。其朗、襄、蔡、许、河南府、汴、滑、太原等州,各有使往,并差不同。一行以南北日影校量,用句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纔八万余里。其诸州测影尺寸如左:
    林邑国,北极高十七度。冬至,影在表北六尺九寸;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六寸五分;夏至,影在表南五寸七分。
    安南都护府,北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影在表北七尺九寸四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
    朗州武陵,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五寸三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四尺四寸七分;夏至,影在表北七寸七分。
    襄州,恒春分,影在表北四尺四寸。
    蔡州武津馆,北极高三十三度八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二尺三寸八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二寸八分;夏至,影在表北尺三寸六分。
    许州扶沟,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二尺五寸五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三寸七分;夏至,影在表北尺四寸四分。
    河南府告成,北极高三十四度七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三尺七寸一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四寸五分;夏至,影在表北尺四寸九分。
    汴州浚仪太岳台,北极高三十四度八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二尺八寸五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五寸;夏至,影在表北尺五寸三分。
    滑州白马,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三尺;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五寸六分;夏至,影在表北尺五寸七分。
    太原府,恒春分,影在表北六尺。
    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影在表北丈五尺八寸九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
    殿中监丞 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局奉御、直长
  魏置殿中监官,晋、宋并同。齐有内外殿中监各八人,梁、陈因之,其资品极下。后魏亦有殿中监。北齐有殿中局,置监四人,属门下省,掌驾前奉引。隋改为殿内局,置监二人。大业三年,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有监、少监、丞各一人,掌诸供奉,领尚食、尚药、尚衣、尚食即旧御府。尚舍、即旧殿中局。尚乘、领左右六闲及诸闲。尚辇等六局。汉仪注曰:「省中有五尚,即尚食、尚冠、尚衣、尚帐、尚席。」或云:「秦置六尚,谓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若今殿中之任。」每局各置奉御二人以总之,置直长以贰之,属门下省。大唐改为殿中省,加置少监二人,丞亦二人。其官局职任,一如隋制,为一司,不属门下。龙朔二年,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改监为中御大监、少监,改丞为中御大夫,改尚食为奉膳,尚药为奉医,尚衣为奉冕,尚舍为奉扆,尚乘为奉驾,尚辇为奉辇,凡奉御皆改为大夫。咸亨初复旧。
  丞:隋置一人。大唐加一人。
  尚食局奉御:始秦置六尚,有尚食焉。如淳曰:「谓掌天子之物曰尚。」后汉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门下省又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后周有内膳上士、中士,凡进食,先尝之。隋分属殿内,改典御为奉御,有二人。大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膳大夫,咸亨初复旧。直长:隋置六人,大唐因之,减置五人。
  尚药局奉御:自梁、陈以后,皆太医兼其职。北齐门下省有典御二人。隋如北齐之制,后改为奉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