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大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礼少常伯,咸亨元年复旧。他时曹名或改,而官号不易。掌策试、贡举及斋郎、弘、崇、国子生等事。旧制考功员外郎掌贡举。开元二十三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进士李权所诋,朝议以考功位轻,不足以临多士。至二十四年,遂以礼部侍郎掌焉。开元、天宝之中,升平既久,群士务进,天下髦彦,由其取舍,故势倾当时,资与吏部侍郎等同。
  郎中一人。周官春官肆师下大夫,亦颇同今任。魏尚书有仪曹郎,掌吉凶礼制。历代多有,例在吏部篇。宋、齐仪曹属祠部。梁书曰:「武帝谓徐勉云:『今帝业初构,须一人有学艺、解朝仪者,为尚书仪曹郎。』勉曰:『孔休源识具清通,详练故事,自晋宋起居注,略诵上口。』遂拜为仪曹郎。」后周依周官。隋初为礼部侍郎,炀帝除「侍」字,又改为仪曹郎。武德初,改为礼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礼大夫,咸亨初复旧。其后曹改而官不易。掌礼乐、学校、仪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铺设、丧葬,赠赙及宫人等。员外郎一人。周礼肆师上士,后周依焉。至隋文帝,置礼部员外郎,炀帝改为仪曹承务郎。武德三年复旧。其后曹改而官不易。
  祠部郎中一人。魏尚书有祠部郎,历代皆有。主礼制。后魏裴修为中大夫,兼祠部曹。祠部曹主礼乐,每有疑议,修斟酌故实,咸有条贯。后周有典祠中大夫,隋初为侍郎,炀帝除「侍」字。武德中,加「中」字。龙朔二年,改为司禋大夫,咸亨元年复旧。延载元年五月制,天下僧尼隶祠部,不须属司宾。开元十年正月,制僧尼隶祠部。十一年,改祠部为职祠。至德初复旧。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自天宝六载及至德三年,常置祠祭使,以他官为之。员外郎一人。改置与户部员外郎同。
  膳部郎中一人。膳部于周官即膳夫、凌人二职也。晋尚书有左士、右士曹。后魏都官尚书管左士郎。北齐改左士为膳部郎,掌侍官百司礼食肴馔,属都官尚书。后周有膳部大夫一人,亦掌饮食,属大冢宰。隋膳部属祠部,初置侍郎,炀帝除「侍」字。武德中,加「中」字。龙朔二年,改为司膳大夫,咸亨初复旧。天宝十一年,又改膳部为司膳,至德初复旧。掌饮膳,藏冰及食料。员外郎一人。改置与户部员外郎同。
  主客郎中一人。汉成帝初置尚书,有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光武分改为南主客、北主客二曹。至魏,亦为南主客。至晋氏,分为左右南北四主客,或单为客曹。宋齐梁陈单有主客。后魏吏部管南主客,祠部管左主客。北齐改左主客为主爵,南主客为主客。隋初为侍郎,炀帝除「侍」字,寻又改为司藩郎。武德初改为主客郎中。龙朔二年,又改主客为司藩,咸亨元年复旧。掌二王后及诸藩朝聘。员外郎一人。改置与户部员外郎同。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职方郎中、员外郎 驾部郎中、员外郎 库部郎中、员外郎
  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领校人、牧师、职方、司兵之属,即今兵部之任也。魏置五兵尚书,周官有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五兵之名,当出于此。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五兵谓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也。晋初无,太康中乃有五兵尚书,而又分中兵、外兵各为左右。按晋虽分中兵、外兵为左右,与旧五兵为七曹,然尚书唯置五兵而已,无七兵尚书之名。至后魏始有七兵尚书耳。今诸家著述或谓晋太康中置七兵尚书,误矣。宋五兵尚书唯领中兵、外兵二曹,余则无矣。齐梁陈皆有之,后魏为七兵尚书。北齐为五兵,统左中兵、掌诸都督告身、诸宿卫官。右中兵、掌畿内丁帐事、诸兵力士。左外兵、掌河南及潼关以东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右外兵、掌河北及潼关以西诸州,所典与左外兵同。都兵掌鼓吹、太乐、部小兵等事。五曹。后周置大司马,其属又有兵部中大夫,小兵部下大夫,其职并缺。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大唐龙朔二年,改兵部尚书为司戎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夏官,神龙元年复旧。天宝十一年,改为武部尚书。至德初复旧。掌武官选举,总判兵部、职方、驾部、库部事。其分领选举,亦为三铨,制如吏部。尚书所掌,谓之尚书铨。侍郎所掌,其一为中铨,其一为西铨。各有印。
  侍郎二人。隋炀帝置,大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戎少常伯,咸亨元年复旧。他时曹名或改,而官不易。旧制一员,总章元年加一员。掌署武职、武勋官、三卫及兵士以上簿书,朝集、禄赐、假告、使差、发配,亲士帐内考核,及给武职告身。
  郎中一人。历代兵部曹皆有郎,具尚书中。或单为郎,或置郎中,例在吏部郎中篇。隋初为兵部侍郎,炀帝除「侍」字,改为兵部曹郎。武德三年,改为兵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戎大夫,咸亨元年复旧。掌与侍郎同。员外郎二人。隋文帝置兵部员外郎,炀帝改为兵曹承务郎。武德三年复旧。其后曹改而官不易。
  职方郎中一人。周礼夏官有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