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行台兼总民事,自术始也。其官置令、仆射,其尚书丞郎皆随时权制。江左无行台,唯梁末以侯景为河南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隋谓之行台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任置各一人,主事四人。有考功、兼吏部、主爵、司勋。礼部、兼祠部、主客。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库部、刑部、兼都官、司门。度支、兼仓部。金部、工部、屯田兼水部、虞部。侍郎各一人。每行台置食货、农圃、武器、百工监、副监,各置丞、食货四人,农圃一人,武器二人,百工四人。录事等员。食货、农圃、百工各二人,武器一人。盖随其所管之道,置于外州,以行尚书事。大唐初,亦置行台,贞观以后废。其后诸道各置采访等使,每使有判官二人,兼判尚书六行事,亦行台之遗制。
通典卷第二十三 职官五
  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司封郎中、员外郎 司勋郎中、员外郎 考功郎中、员外郎   户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度支郎中、员外郎 金部郎中、员外郎 仓部郎中、员外郎   礼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祠部郎中、员外郎 膳部郎中、员外郎 主客郎中、员外郎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职方郎中、员外郎 驾部郎中、员外郎 库部郎中、员外郎   刑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都官郎中、员外郎 比部郎中、员外郎 司门郎中、员外郎   工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屯田郎中、员外郎 虞部郎中、员外郎 水部郎中、员外郎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员外郎 司封郎中、员外郎 司勋郎中、员外郎 考功郎中、员外郎
  周礼天官,太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国。变冢言太者,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宰;列职于王,则谓之太宰。宰,主也。建,立也。邦,理王所居之邦国。佐犹助也。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以佐王理邦国。汉成帝初,分尚书置四曹,盖因事设员,以司其务,非拟于古制也。至光武,乃分为六曹。迄于魏晋,或五或六,亦随宜施制,无有常典。自宋齐以来,多定为六曹,稍似周礼。至隋六部,其制益明。大唐武太后遂以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以承周六官之制。若参详古今,征考职任,则天官太宰当为尚书令,非吏部之任。今吏部之始,宜出于夏官之司士云。又夏官之属有司士下大夫二人,掌群臣之版,古书版为班,班书或为版。版,名籍也。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谓用功过黜陟者。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年数多少,知其老少。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以诏王理,告王所当进退。以德诏爵,有贤者之德,乃诏以爵。以功诏禄,理有功勋,后告以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能者事成乃食之。王制曰:「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奠音定。汉成帝初置尚书,有常侍曹,主公卿事。后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为选部。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事。陈群为尚书,延康元年,群始建九品官人之法,拜吏部尚书。又毛玠字孝先,为吏部尚书,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吴暨艳字子休,为选曹尚书,性峭厉,好清议。当时郎署混浊,多非其人,欲区别贤愚,弹射百寮,核选三署,皆贬高就下,降减等数。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故惋愤声积,竞言艳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坐自杀。晋与魏同。山涛为吏部尚书,用人皆先密启,然后公奏,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终始如其言。唯用陆亮,寻以贿败。启事曰:「臣欲以郄诜为温令。」诏可。寻又启曰:「访闻诜丧母不时葬,遂于所居屋后假葬,有异同之议,请更选之。」诏曰:「君为管人伦之职,此辈应为清议,与不便当裁处之。」江霦字思玄,三为选官,始为吏部郎,迁侍中、吏部尚书、仆射。世说曰:「锺会见王戎、裴楷总角,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复滞才。』」刘聪僭号,省吏部,置左右选曹。石勒时,又置左右执法郎,典定士族,副选举之任。霦音彬。宋时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孝武不欲威权在下,大明二年,分吏部尚书,置二人以轻其任,而省五兵,后还置一吏部尚书。顺帝升明元年,又置五兵尚书。晋宋以来,吏部尚书资位尤重。宋时,征豫章太守蔡廓为吏部尚书。廓至,谓左丞傅隆曰:「选皆出我乎?」隆言之执政。徐羡之曰:「黄门以下,专以相委;过此则与众参之。」廓闻之曰:「我不能为徐羡之署纸尾。」遂不就。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云「署纸尾」。又庾炳之为吏部尚书,通货贿。吏部令史钱泰能琵琶,主客令史周伯齐善歌,诣炳之宅谘事,因留宿。尚书旧制,令史谘事,不得停外,虽有八座命亦不许。为所司奏,免官。梁陈亦然。梁萧子显为吏部尚书,性凝简,负才气,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又谢览字景涤,朏弟之子,自祖至孙,三世居选部,时以为荣。又王泰字仲通,为都官尚书,能接人士,皆愿其居选官。顷之,为吏部尚书,衣冠倾属。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