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局本讹「双」。北宋本、王吴本作「收」,与礼记内则郑注合。
「道路男子由右」注「地道尊右」。刊本「地道」讹「道路」,据礼记注疏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道路」。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地道」,与礼记内则郑注合。
「夫人不荅妾拜议礼妾事女君如妇之事姑」。刊本「之」讹「人」,据别本改。
  锦按: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讹「人」。北宋本作「之」,是。
「僧尼不受父母拜议整容端坐受其礼拜」。刊本「整」讹「罄」,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罄」。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及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三均作「整」。
    卷六十九礼二十九
「养兄弟子为后后自生子议贺峤妻上表陶氏时取孩抱群恒诃止」。刊本「诃」讹「辞」,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辞」。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诃」。
    卷七十礼三十
「读时令鲁文公六年闰十月不告朔」。刊本「十」下衍「二」字,据春秋删。
  锦按:殿本、局本衍「二」。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无「二」,旧唐书礼仪志二、唐会要卷一二、册府元龟卷五八七亦无「二」。
「鲁文公始不视朔」。刊本「视朔」讹「祀告」,据旧唐书礼仪志改。
  锦按:诸本「鲁」上有「自」,旧唐书礼仪志二、唐会要卷一二、册府元龟卷五八七「鲁」下有「自」。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及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均作「视朔」,殿本、局本讹「祀告」。
「元正冬至受朝贺后汉受贺」注「谒者引公卿以次拜彻行出」。刊本「彻」讹「微」,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微」。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彻」。
「永徽元年敕京官文武五品依旧五日一参」。刊本脱「官」字,据别本增。
  锦按:殿本、局本脱「官」。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有「官」。
    卷七十一礼三十一
「皇太子监国有司仪注请台告报知所称尚书某甲参议」。刊本脱「议」字,据别本增。
  锦按:考证摘句有误,「知」应作「如」。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有「议」字,殿本、局本脱。
「锡命周制五命赐则」注「王之下大夫」。刊本脱「下」字,据周礼注疏改。
  锦按:各本皆脱「下」,应据周礼大宗伯郑注补。
「八命作牧」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刊本「侯伯」讹「诸侯」,据周礼注疏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作「诸侯」。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侯伯」,与周礼大宗伯郑注合。
「诸王公城国宫室车服车旗议侯伯七命」。刊本脱「侯」字,据周礼增。
  锦按:考证摘句有误,「车服」王吴本、殿本、局本作「章服」,应从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服章」。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有「侯」,殿本、局本脱。
    卷七十三礼三十三
「五宗周制别子为祖」注「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君」。刊本「祢」讹「称」,据别本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称」,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作「祢」。又应据礼记大传孔疏「君」上补「先」。
「所以必有宗者长和睦也」。刊本「睦」讹「穆」,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作「睦」,殿本、局本讹「穆」。
「其兄是嫡长家有代封」。刊本「代封」二字互倒,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作「代封」,殿本、局本倒作「封代」。
「公子二宗孔颖达曰案公子唯一无他公子无可为己宗是有无宗也」。刊本上「公」字讹「世」。又「言公子有族人来与之为宗之道」。刊本脱「族」字。又「公子之宗道也者言此嫡公子为庶公子宗」。刊本「庶」下脱「公」字,又衍「为」字。并据礼记注疏改增删。
  锦按:各本上「公」皆讹「世」;各本皆「有」下脱「族」,「为宗」下脱「敬」;各本皆「庶」下脱「公」,「子」「宗」间衍「为」:并应据礼记大传孔疏改正补删。
「乡饮酒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注「将进揖当涂揖当碑揖也」。刊本「碑」讹「阶」,据仪礼注疏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阶」。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作「碑」,与仪礼乡饮酒礼郑注合。
「遂彻俎乃羞」注「乡设骨体所以致敬也今进羞所以尽爱也」。刊本「乡」讹「享」,据仪礼注疏改。
  锦按:北宋本讹「飨」,殿本、局本讹「享」。仪礼乡饮酒礼郑注作「乡」,是。乡乃时间副词。
「献于王庭」注「州长春秋习射于序先行乡饮酒之礼」。刊本脱「行」字,据周礼注疏增。
  锦按:各本均脱「行」,当据仪礼乡饮酒礼贾疏补。考证谓据周礼注疏,不确。
    卷七十四礼三十四
「天子受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