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焉 神乐署署正汉人一人 署丞汉人一人 协律郎汉人五人 司乐汉人二十有五人掌祠祭乐章佾舞之数习其声容辨其条理以诏乐工凡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咸隶焉 【顺治元年设太常寺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六人神乐观提点一人左右知观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协律郎一人司乐二人雍正二年复置如初额乾隆二年增设司乐三人八年改神乐观为神乐所知观改为知所九年省司乐六人二十年改神乐所为神乐署提点改为署正知观改为署丞】  和声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 署丞满洲汉人各一人 【以礼部内务府司官充】  供奉供用无定员 【 以太常寺鸿胪寺内务府司官充】 掌朝会乐律及诸队舞仪节 【顺治元年沿明制设教坊局以掌宫悬大乐置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五人俳长二十人色长十七人歌工九十八人寻省协同官五人俳长无定员雍正元年始除乐户籍更选精通音乐之人充教坊乐工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除奉銮韶武等官名干隆七年定设署正署丞侍从待诏供奉供用官均以礼部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官兼摄其侍从待诏无正员以为署正署丞之加衔所属署吏百二十八】提督会同四译馆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衔二人掌四夷朝贡之国设广厦以待贡使之至置象译以通言语习番夷书凡贡使就馆率大使庀治屋宇稽其出入五市之事视其脯资饩牵毋有不给若朝见及赐燕颁赏皆馆卿率使臣以行礼焉初制会同四译分设两馆会同馆自顺治初置即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洲汉人各一人提督馆事十四年设员外郎品级通事一人掌会同馆印寻省雍正十年改定会同馆监督由部抡选改见简用一人四译馆则国初沿明制置隶于翰林院设太常寺汉少卿一人提督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以四译馆闲冗无事诏下大学士礼部定议省提督馆事太常寺少卿员额并入礼部为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二曰西域馆百夷馆以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兼摄之于满汉郎中内抡选引见请旨简任三年而代 会同四译馆大使汉人一人 序班汉人二人 朝鲜通事官满洲十有二人掌治馆舍委积以接待人使通外国语言翻习文字 【大使员额顺治元年定序班初设二十人十五年定设正教序班八人协教序班八人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年又先后省至九人仍以一员管典务厅典务事乾隆十三年省典务一人序班六人定设序班二人朝鲜通事官初置六人后增至十六人凡六品十人七品六人二十三年省六品四人七品二人增设八品二人朝鲜译学置译生二十人于下五旗朝鲜子弟内选充西域馆置译生四人百夷馆置译生四人均于顺天府属儒童内选充凡大使员缺咨吏部以序班序补通事官及序班员缺均以译生选补咨吏部注册】

  △兵部【尚书 侍郎 四司郎中 员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务 馆所监督 笔帖式】

  兵部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中外武职铨选简核军实以赞邦治其属有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左右侍郎满人汉人各一人掌厘治戎政以贰尚书初制增减不一顺治时更定满汉左右各一人 武选清吏司郎中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 员外郎满洲四人汉人二人 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武职除选封荫及征伐训诰颁其政令 车驾清吏司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 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一人 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驿传邮符及中外牧马之令 职方清吏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二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 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汉人二人掌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叙功核过以待赏罚黜陟 武库清吏司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 员外郎满洲蒙古各一人 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兵籍戎器乡会武科及编发戍军之事 堂主事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兵部初设满洲郎中员外郎各八人蒙古郎中员外郎各四人汉军郎中二人员外郎六人顺治十二年增设满洲郎中三人员外郎五人康熙三十八年裁满洲员外郎三人蒙古郎中员外郎及汉军员外郎各四人五十七年复设蒙古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雍正五年裁汉军郎中员外郎员额至四司主事初设满洲四人康熙五十七年增设蒙古一人汉人主事共五人堂主事满洲四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馆所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驿马传车之政令以待使命及急遽之用顺治八年设满洲监督一人乾隆十八年增设汉人监督一人俱于本部司员内遴选引见岁周而代 笔帖式满洲六十有二人蒙古八人汉军八人 【按兵部初设督捕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以掌旗人逃亡之事有左右理事官满洲汉人各一人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十五人汉军八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三人汉军一人汉人六人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笔帖式满洲三十四人汉军十六人司狱汉人二人康熙三十八年俱省其职事并入刑部为督捕清吏司又初设有会同馆大使一人亦系康熙三十八年省又京城九门步军及巡捕营初制以兵部职方司主事总司之后归入步军统领衙门谨识于此】又国家凡有征讨之事特命大将军经略辅以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皆由王公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并八旗武职大臣选贤能而任之系临期暂设平解职 【按此条有关军务其  命将出师凯旋献俘等典礼兵部堂司皆襄其事故附载兵部之后】

  △刑部【尚书 侍郎 十八司郎中 员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务 笔帖式 提牢主事 司狱 赃罚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