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六年,尊太公为太上皇。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使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上朝,太公拥{艹彗}(李奇曰:“为恭也,如今卒持帚也。”师古曰:“彗,所以扫也。音似岁反。”),迎门行(退而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於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子有天下尊归於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尊太公曰太上皇(师古曰:“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後汉荀悦曰:“《孝经》云:‘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王者父事三老,以示天下,所以明孝也。无父犹设三老之礼,况其存者乎?孝莫大於严父,故子尊不加於父母。家令之言,於是过矣。”
晋愍怀太子令问中庶子刘宝云:“太公家令说太公为是为非?”对曰:“荀悦论赐家令为非,臣以为悦不识高帝意。高帝虽贵为天子,事父不失子之礼。时即位巳六年而不加父号,是以家令言虽父乃人臣也,言无可尊敬,当与人臣同礼,欲以此感动之。帝闻家令言乃悟,即立号太上皇,得人子尊父之道。若不闻家令言,父终无号矣,家令说是也(师古亦以为善其发悟已心,因得尊崇父号,非善其令父敬己)。”
汉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
高祖崩,惠帝即位,尊吕皇后为皇太后(太后首未并见《皇后门》,後同)。
惠帝崩,太后取後宫子名为孝惠子立之,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吕六人为列侯。四年,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太后废之,立恒山王弘为帝。八年,皇太后崩,诸吕谋乱,大臣诛之。
文帝立,尊母薄姬为皇太后(姬初为代太后),薄氏侯者一人。後文帝崩二岁、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因吕后不合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文帝。
景帝立,尊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窦氏侯者三人。後景帝六岁,以武帝元光六年崩。
武帝立,尊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王氏、田氏侯者凡三人。後景帝十五岁,元朔三年崩,合葬阳陵。
昭帝崩,霍光迎立昌邑王贺,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既废贺立宣帝,尊太后为太皇太后,以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元帝立,尊孝宣王皇后为皇太后。元帝崩,成帝即位,为太皇太后。王氏列侯二人,关内侯一人。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称东园(师古曰:“虽同营兆而别为坟,王后陵次宣帝陵东,故曰东园也。”)。
成帝立,尊母王皇后为皇太后,以平阳侯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为侯,凤庶弟谭为关内侯。後五年又封舅谭、商、立、根、逢时皆为侯,世谓之“五侯”。後又封兄子莽为新都侯。哀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立平帝。太后临朝,委政於莽。群臣希旨,奏请莽为安汉公、“宰衡”。平帝崩,莽徵宣帝元孙婴为帝,居摄践祚。既而即真,号太后为新室文母,年八十四,建国五年崩,合葬渭陵。
司徒掾班彪曰:“三代以来,《春秋》所记,王公国君,与其失世,希不以女宠。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馀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巳移於天下,而元后拳拳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致堂胡氏曰:“外戚之祸在王氏,然汉初功臣平、勃等预有罪焉。高祖崩,唱言吕后与帝共定天下,帝王诸刘,后王诸吕,无不可者(共定之语,本出郦寄,然当时必有此议论)。於是大裂土疆,以王诸吕,侵弱刘氏,罪一也。孝惠即世,听张辟疆之说,纵诸吕居中用事,专权禁闼,共斡兵柄,上以媚太后,下以安已身,由是诸吕不可制,罪二矣。高后即世,虽能诛诸吕,立孝文,然自兹以往,母后习见前世用事,例为出阃之言。观大臣议,所言皆曰‘齐王,高帝孙,然母家驷钧恶,淮南王母家又恶,独代王母家薄氏谨良’,遂立孝文,则平、勃之徒畏母后深矣。盖汉母后预政,不必临朝,少主虽长君亦然。窦太后好黄、老,恶儒士,儒士多不得进。赵绾、王臧欲助上兴制度,则发其奸利害之。窦婴,兄子也,恶之则除门籍,喜之则为相。梁孝王,爱之则诵言请立为嗣,不顾大宗之重。王太后於灌夫骂坐则不食,论弃市。韩嫣,帝所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