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官处,委本祭(官献)〔献官〕检察。」从之。
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常寺言:「每遇祀祭,依仪制,(论)[轮]请本寺少卿行事。今来太常少卿齐庆胄时暂兼权侍立修注职事,乞依已降指挥,先趁赴侍立毕,径赴祠听省馔、致斋行事。及日后遇祀祭,轮请本寺少卿行事。致斋日分内有朝殿,亦乞依上件指挥。」从之。先

是,国子司业、兼太子左谕德、兼权起居舍人萧燧为仲春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充初献行事,在致斋内,系常朝日分,许趁赴侍立毕,径赴斋,故有是命。
六年七月九日,诏:「应被差等官,如敢依前托故避免,申乞改差之人,委台谏密切觉察,具名弹奏取旨。」从中书门下省请也。
十三日,太常寺言:「明〔堂〕大礼,前一(月)[日]朝飨太庙,合差南班宗室,乞降敕差官施行。」从之。员数如(彝)[仪]式。同日,皇叔祖嗣濮王士輵言:「将来明堂大礼,合差宗室行事。士輵见年八十七岁,乞免陪位立班。」诏别庙初献改差嗣濮王士輵,亚献改差恩平郡王璩,终献改差保康军节度使士歆。
八月五日,皇城司言:「明堂大礼,从驾臣僚祗应人依格将带外,其余应合行事官许带一名,若过数,依阑入法,不以大礼赦原。」从之。此申明绍兴三十一年已降指挥,权依大观皇城司例。十五年八月同此。
七年八月二日,诏:「自今吏、户、刑三部郎官免差祠祭,如遇阙官,许于卿监馆职通差。」以中书舍人施师点言:「考功、侍右勿使兼二四时祠祭,乞与免差。」故有是命。
九年七月十三日,诏:「今岁明堂大礼,少师史浩、少保陈俊卿并特令赴阙陪祠,令学士院降(语)[诏]。」浩、俊卿各以疾辞,诏允。十二年十月同。
十年八月八日,臣僚奏:「仁宗朝,包拯因监祭九宫贵神,见以常朝官充摄行事,遂引唐天宝中故事为言,乞摄太尉者差两制以上,所贵差重其礼,以申崇奉之意。今所祀九宫贵神,三献官类皆用寺监丞簿以下摄行祭祀,虑其太轻,崇奉未至。」诏礼部

同太常寺看详:「今检照,遵用《政和五礼新仪》差官。数内初献系以礼部尚书、侍郎;如礼部尚书、侍郎或阙,依次轮别曹长贰充初献行事。」先礼部、次户部之类。
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臣僚言:「臣闻礼典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别,主其祀者有宰执、侍从、卿少、博士、郎官之异,亦曰尊卑隆杀,惟其称而已矣。今或大祀,而合主于侍从者,乃代以寺监丞簿;中祀而合主以卿少者,乃代以局务官。品位邈绝,为礼不称。礼非其礼,敬何从生 祭而非敬,祭何益焉!欲望明戒有司,自今祭祀委官,必当一遵礼法。如果拘于职守,适有疾病者,须是未受斋戒之前报闻,当差一等班列充代。」从之。
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太常少卿朱时敏言:「臣闻祭祀之有斋,非虚文也,所以致其诚敬之心,求于恍惚神明也。散斋七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散斋于外,致斋于内。散斋、致斋,名言不同,在外在内,存诚则一,盖使之愈久而愈敬、益深而益严耳。礼经所戒,祭律所禁,莫不皆然。而今之所谓斋者,散斋不废宴集,〔致〕斋不废游观。夫独不忍数日之不宴游,举礼律而弃之乎 祖宗郊丘之岁,车驾至青城,召侍从观水嬉,登龙警场。至神宗以为非致斋所宜,罢之,至今斋日悉止游幸。陛下昭事天地,孝飨祖宗,礼敬百神,内则尽志,外则尽物,得其道矣,百官有司,岂所当忽 望明示禁戒,使各齐心,以助精禋。祭则受福,当非虚语。」从之。
九月十四日,诏:

「今岁大礼,皇孙、安庆军节度使、平阳郡王扩令陪祀。」
十月十三日,宰执进呈起居舍人李巘奏:「窃见郊禋之祭,命官行事,或环列坛垓,或周 营壝,或执事登降,或陪祠左右,皆所以尊天礼神。然赞导之吏利于速集,往往先引就位,以待行礼,漏下或数十刻,尚未及期。立俟既久,筋力有限,(徒)[徙]倚疲顿,或至倒侧。及当行礼,多不如仪,肃敬之诚,何从(生而)[而生] 恐未足以仰承陛下钦崇寅畏之心。乞下有司,将来祀礼,如引行事等官,虽在时前,亦须稍(远)[近]行礼之时,方令就位,不得多经时刻,使至疲顿。务在肃敬,无或惰慢,庶几可以尽事神之礼,而不失重祠之意。」上曰:「此说甚当。朕往日在潜邸为亚献时,催班亦早,时风紧帘疏,颇觉难待。况百官既无幕次,又立班太早,所谓虽有肃敬之心,皆倦怠矣。盖引班吏只欲早了佗事,宁顾时之未可 今次须先二刻催班,卿可喻与礼官。」
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权刑部尚书、兼侍讲、兼太子詹事葛邲言:「当郊之际,天地、祖宗,陛下之所亲飨,百神从祀,遣官分献。然神有尊卑,官有大小,不可以不求其称。如天皇、北极、神州、后土、大明、夜明,与夫五帝、五岳之类,居天地之次,为百神之最尊,而国家之所甚重者。考之旧礼,乃止遣寺监丞簿分诣,无乃不称欤 臣尝求其故,盖宰执既为五使,而侍从、卿监、郎官又皆在应奉执事之列,故分献例差寺监丞以下,初不问其秩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