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司上合班仪:「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嗣王、郡王、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护、御史大夫、六尚书、常侍、门下、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左右丞、诸行侍郎、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少府、将作监、前任节度使、开封、河南、太原尹、太子詹事、诸王傅、司天监、五府尹、国公、郡公、中都督、上都护、下都督、太子左右庶子、五大都督府长史、中都护、下都护、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光禄等七寺少卿、司业、三少监、三少尹、少詹事、左右谕德、家令、率更、令仆、诸王府长史、司马、司天少监、起居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拾遗、监察御史、郎中、员外郎、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马、通事舍人、国子博士、

五经博士、都水使者、四赤令、太常、宗正、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药、尚舍、尚乘、尚辇、奉御、大理正、太子中允、赞善、中舍、洗马、诸王友、咨议参军、司天五官正,凡杂座者以此为准。」诏曰:「尚书中台,万事之本,而班位率次两省官。节度使出总方面,古诸侯也。又其检校兼守官多至师傅三公,而位居九寺卿监之下,甚无谓也。其给事、谏议、舍人宜降于六曹侍郎之下,补阙次郎中,拾遗、监察次员外郎,节度使升于六曹侍郎之上、中书侍郎之下,余悉如故。」
干德元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诏:「自今一品致仕官曾带平章事者,朝会宜缀中书门下班。」先是,太子太师致仕侯益等来陪郊祀,太祖优待之,礼与丞相等,乃降是诏。
二年二月一日,诏复位内外官仪制。有司请令上将军在中书侍郎之下,大将军在少卿监之下,诸卫率副率在东宫五品之下,内客省使视大卿,客省使视大监,引进使视庶子,判四方馆事视少卿,合门使视少监,诸司使视郎中,客省、引进、合门副使视员外郎,诸司副使视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从本品,供奉官视诸卫率,殿直视副率,枢密承旨视四品朝官,兼南班官诸司使者从本品,副承旨视寺监丞,诸房副承旨视南省都事。凡视朝官者本品下,视京官者在其上。
四月十四日,置参知政事班在宰相之后。
五年正月一日,诏升节度使班在龙墀内金吾将军之上。故事:诸道

节度使不带使相者皆位在卿监下,至是特命升之。
开宝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诏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此先王所以睦九族而和万邦也。晋王亲贤莫二,位望俱崇,方资夹辅之功,俾先三事之列,宜位宰相上。」
九年十一月五日,诏:「齐王廷美、武功郡王德昭位在宰相上。」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正月十五日,以礼部侍郎程羽为文明殿学士,立枢密副使之下。后唐置端明殿学士二员,序立在翰林学士之上,累朝因而不改。国初在枢密副使之上,至是因殿名改为文明,而移班在下。
六年九月十八日,皇弟秦王廷美乞序班在宰相赵普之下,诏从之。
八年十一月三日,诏曰:「并建子弟,以蕃屏王室,申命相辅,以羽翼公朝。藩邸之任虽崇,钧台之寄尤重。聿分内外,须正等威。自今宰臣立位宜在亲王之上。」宋琪等顿首言:「宰衡之任,止曰台司;盘维之封,实承天绪。汉法,丞相在诸侯王之下。唐制,元子非百执事之例。典故昭晰,载在策书。伏望圣慈,俯遵前轨。」帝不允。琪等叩头固请,久之,帝曰:「宰相之任,实总百揆,与群官礼绝;藩邸之设,奉朝请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谦益之道,卿等勿辞。」琪等拜舞称谢。
雍熙三年十月九日,陈王元僖为开封尹,宰臣李昉上表,乞立元僖之下,诏荅不允。帝谓昉曰:「宰臣班位不用改易,亦不要上表固辞。」
淳化元年三月九日,中书门下上言,乞序立于

亲王之下。诏荅不允。
二年八月,有司上复位合班仪,诏升尚书令于三司之上。合班仪旧无此官,时将画正伏图,欲备官故也。
四年二月十日,诏置昭宣使在皇城使之上。
六月,诏金吾左右卫上将军在尚书下,六统军、诸卫上将军在中书侍郎下,节度使在常侍之上,观察使在秘书监之上,防御、团练使在庶子之下,刺史在太子仆之下。昭宣使视品同合门使,内殿崇班及合门祗候视赞善大夫,侍禁视副率,殿直视著作佐郎,奉职、借职在幕职官上,枢密承旨视少卿监,副承旨视洗马,余如旧制。有带南班官及领郡者,从品高序。俄又升金吾上将军于节度使之上,引进使于防御使之上,合门使于诸卫将军之上,诸卫率副率、枢密副承旨并在洗马之上,供奉官在诸卫率之下,侍禁在副率之下。
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诏曰:「翰林、枢密直学士职参内禁,礼绝外司,况品秩以既殊,在等威而宜峻,顷有改易,深未便安。宜申明于旧章,用遵行于故事。自今序立班位,宜依旧在丞郎之上。」自陶谷改易旧制,至是因翰林学士张洎、礼部侍郎宋白同修国史